電視機連接網絡后,就可上網、視頻通話……明年,這樣的高新智能電視將在重慶下線。昨日,市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在渝“聯姻”,簽訂重慶高新智能電視模組與整機一體化研發與制造項目,市長黃奇帆和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出席簽約儀式。
黃奇帆表示,重慶計劃在2015年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產值1萬億元,與富士康的再度攜手,對重慶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郭臺銘則說:“我會用事實證明,重慶是將來我們最重要投資地之一。”
三年后再度“聯姻”富士康
按照協議,富士康將在西永微電園投資高新智能電視模組與整機一體化研發與制造項目,年產300萬臺,明年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將超120億元,成為千億級“智能電視+面板”產業鏈的重要支撐。智能電視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據悉,2011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達6400萬臺,占整個電視出貨量的1/4,預計到2016年智能電視全球出貨量將達1.53億臺,市場銷售值將達到2650億美元。而國內智能電視的出貨量明后年將增至2500萬臺。
2009年,富士康(重慶)產業基地落戶重慶。該基地以電腦制造、應用電子產品制造、通信終端制造等為主。其中一部分項目,是為惠普進行筆記本電腦的代加工生產。
“時隔三年,重慶與富士康再度攜手,生產高新智能電視。”黃奇帆說,富士康投資的高新智能電視項目,其產品的特點是大尺寸、觸摸屏,具備很多新功能,“下線后,將成為目前國內性能最佳的智能電視機”。
黃奇帆說,這一項目落戶,意味著重慶的IT產品中,將出現又一種新的拳頭產品,該產品將是與市民生活相關的家庭智能終端。該項目大規模投產后,將帶動大液晶面板、玻璃、模組的生產,會像筆記本電腦產業一樣,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形成,從而助推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助重慶實現IT產業萬億目標
黃奇帆表示,在短短三年時間里,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無中生有”,已形成年產5000萬臺筆記本電腦、3000萬臺打印機、2000萬臺臺式電腦、100萬臺通訊設備的規模。預計今年,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值將達2000億元。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推動重慶經濟增速保持中西部第一,也使得重慶的進出口貿易從三年前排名全國第25位,提升到去年的17位。今年9月,重慶進出口貿易排在了全國第11位。在利用外資方面,重慶也保持了高速增長,在去年利用外資100億美元的基礎上,預計今年將增長40%。這些變化,都與2009年的簽約引進惠普和富士康有關。”黃奇帆說。
黃奇帆表示,重慶的計劃是,到2015年電子信息產業要實現產值1萬億元,“再次簽約富士康,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于實現1萬億元產值的目標,我充滿信心。”
重慶成富士康最重要投資地
在昨日的簽約儀式上,郭臺銘說,此次簽約,得到商務部和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對此深表感謝。富士康在全國不少地方都有投資,2009年落戶重慶后,深切感受到重慶的投資環境在三個方面尤其突出:一是市委、市政府極具戰略眼光,市領導親歷親為強力推動,相關部門具有很強的執行力;二是重慶對企業員工的管理服務做得很好,不僅提前建好員工宿舍,而且還推動進城務工人員戶籍制度改革,使有條件的農民工能轉為城市居民,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使企業能安心抓生產;三是重慶工業基礎雄厚,各種配套比較完善。正是擁有上述優勢,因此重慶在打造云端網絡產業高地上得天獨厚,富有吸引力。而富士康正致力于打造智力密集型、資本密集型企業,需要重慶這樣的發展高地。富士康對重慶寄予厚望,今后也會將旗下更多的高科技項目往重慶集聚,盡全力融入重慶未來高科技產業發展。
市經信委介紹,“重慶造”智能電視的售價目前尚未確定。
商機
沐華平:新產業鏈帶來300億配套蛋糕
我市液晶電視項目一年前便謀劃,去年接觸富士康
記者 孫黎明 高亮
昨日,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僅是富士康投資的高新智能電視項目,就可產生百億元配套“蛋糕”。
將引進300家零部件企業
其實,在一年前,我市就開始謀劃打造液晶電視生產基地,“與富士康在這方面的接觸,是從去年就開始的。”沐華平表示,富士康智能電視模組、整機一體化研發和制造項目落戶,為重慶打造智能電視產業鏈打下基礎。
“對于這一全新的產業鏈,我們將復制‘整機+配套’垂直整合產業發展模式。”沐華平說,既可為下游的筆記本電腦產業提供核心部件配套,也可帶動上游零部件及原材料供應商在重慶投資設廠。沐華平透露,經初步預測,未來預計將有300家智能電視零部件企業入渝。為降低整機企業的生產成本,我市計劃3年內實現零部件70%~80%本地造。
未來液晶電視產能千萬臺
沐華平說,除了富士康的高新智能電視項目,我市還將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在渝下單生產液晶電視。按照我市的計劃,未來幾年內,重慶液晶電視的產能將達1000萬臺,成為又一產業集群。
據介紹,包含智能電視在內的液晶電視產品,采購的零部件包括面板、機殼、電路板等。“富士康在渝投資的高新智能電視項目,未來總產值將達200億元左右,按整機與配套產值比例為1∶0.5計算,僅是富士康這一個項目,就可產生百億元配套商機。”沐華平說。
照此推算,當重慶液晶電視產能達到1000萬臺時,配套產業的蛋糕將達300億元。如果再算上物流、包裝等方面的采購訂單,液晶電視產業的商機還遠不止這個數。
部分原材料將在本地采購
生產液晶電視,主要需要基板玻璃、偏光片、TFT液晶材料、上游薄膜等材料。沐華平說,對于玻璃、石英等原材料,目前重慶已具備供應條件,例如萬盛就有石英砂生產線。當液晶電視產能達一定規模后,液晶電視的原材料一部分將由本地供應,另一部分則需進口。這意味著,本土企業可圍繞基板玻璃、偏光片、TFT液晶材料、上游薄膜等尋找商機。對于每類原材料具體的采購額度,以及會帶來多大的物流和包裝市場訂單,沐華平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尚未進行測算。
富士康入渝造智能電視具有四方面意義
1 實現智能電視“模組+整機”一體化,助推產業鏈發展。
2 研發設計液晶面板,占據了電子信息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可推動產業集群的重心由制造向研發與制造一體化方向戰略性升級。
3 整個項目將成為重慶千億級“智能電視+面板”產業鏈的重要支撐,推動重慶成為全國重要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
4 300萬臺高新智能電視模組及整機當中,150萬臺出口歐洲,將有效降低渝新歐鐵路運輸成本,豐富“新絲綢之路”的物流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