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三星電子與LGDisplay已計劃于2012年啟動OLED面板8.5代生產線,將投入更多資源研發OLED等新技術與產品。同時也有市場分析稱,日本政府也在推動企業進入OLED等高階面板技術領域。日韓面板企業布局新一代面板將對全球面板業形成怎樣的影響?請看本期《家電縱深》:韓企布局新一代面板包抄日本。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家電縱深》。首先歡迎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老師。羅老師,您好。
羅清啟:你好。
主持人:羅老師,最近有消息稱,三星與LGD計劃2012年啟動OLED面板8.5代生產線,日本政府也將主導東芝、日立及索尼旗下三家面板制造子公司合并,搶進OLED高尖面板技術領域,您如何看待日韓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呢?
羅清啟:我們現在看到做面板,國別與國別之間實際上是存在著產業戰。我們現在正在打一場戰爭,一場液晶產業戰。下一代是什么呢?很明顯是OLED,大家都在瞄準更大屏幕的代別8.5代線,實際上已經在軍事演習,在做下一個產業的預演,已經磨刀霍霍了,可以說是。
主持人: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90%的OLED顯示屏都來自三星,蘋果公司曾透露使用OLED面板的信息,但由于與三星存在競爭關系,而且有一些法律糾紛,而其他面板企業暫時不具備大量的供應能力,暫時無法實現,這顯示出三星怎樣的發展戰略?
羅清啟:現在我覺得三星已經搶跑了,這個搶跑不是違反規則搶跑,而是有能力搶跑。為什么呢?我們回顧液晶的發展史,會發現什么呢?它一開始很難做大,如果你不去做商業化應用的話,就沒有收益支撐,你光研發,沒有效果,就無法支撐企業的科研活動。后來日本有一些辦法,液晶是被一步一步做大的,不是一下子就玩8.5代線很大屏幕的,你發現他們一開始做什么呢?手表、電子表、計算器、筆記本電腦,后來到屏幕電視,什么概念呢?就是說你做不大的時候,在技術限制的時候,你可以做很小,比如電子表有很大的銷量,80年代有一段時段,大批量的電子表,實際上那個電子表幫助了日本在液晶領域的一個發展,為什么呢?那個產品從電視角度,大屏幕角度,還不太成熟,但是這些液晶屏已經被裝到計算器、電子表上面,我們承擔了他們的開發費,它不是從大做到小,而是從小做到大。最大的一個幫手是什么呢?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是一個臨界點,一下子跳到大屏幕上去了。所以你會發現,它的技術匹配到一定尺寸的時候,它推出一個產品。
主持人:就是分階段的。
羅清啟:對,分階段的推,它的技術成本有產品給人擔著。但是這些產品在每一個階段都是創新性的東西,比如表,它用液晶,不用原來機械的東西,計算器,我們原來用珠算,現在用計算器,傻瓜計算法。原來電腦放在桌上的,現在可以拎著走,因為裝了液晶。電視原來是很大的屏幕,現在變得很薄了。OLED也是這樣的,也在延續這個路徑。
主持人:也是從小然后開始一步一步往大的方面做。
羅清啟:對,為什么三星搶跑有優勢。三星做OLED,你會發現它的產品線有手機,世界級的流量,電腦、電視這些產品,比如我現在做不了電視的時候,它的手機上可以用OLED屏。手機用OLED屏是什么概念?實際上它的手機那么大的量,它自己可以承擔它的研發成本,沖銷它的研發成本,但是因為你現在裝不到電視機上去,還沒有那么大的東西,在手機上可以大批量的使用。這邊有一個好處是什么地方呢?比如像手機,我們現在看手機開始變大屏了,從原來大手機變為小手機,現在智能手機又開始變大,變大有一個問題,屏幕肯定是大的。屏幕大,用液晶的話,肯定重。因為屏幕大,電池也要大,電池解決不了,屏幕也解決不了,所以大手機肯定是重的,裝在兜里很重的。現在用OLED,重量減輕了很多,你裝了很大屏幕的手機,但很輕。
主持人:而且還能保證它的續航能力。
羅清啟:更能保證它的續航能力,因為它的耗電量要小于液晶,重量輕,顯示質量也比較高,另外它的功率、耗電量非常之少,所以它的能源續航能力強,這是更適合智能手機的一個顯示方式。
主持人:像三星、LG加快啟動8.5代的OLED的面板線,中國臺灣地區也在通過各種方式來突破這種技術障礙,如何看待各產業板塊競賽OLED現象?
羅清啟:這是下一代技術,它沒有辦法,為什么呢?你會發現其實我們有的時候講,在推出新產品,有的時候實際上在一種技術基礎之上的一種產品形態,比如我們回到陰極射線的顯象管,就是CRT電視時代,那樣一種顯象管,造就那樣一種彩電。這樣一種液晶面板造就了這樣一種產品,實際上它在換面板,換管子,顯象管,電視從屋里抬走了,換到了液晶,液晶又要被換,你想想全球有多少億臺要換,但現在還沒有換完,反而叫新興經濟體中國,電視換得速度很快,我們用液晶更換CRT的東西很快,現在CRT不太生產了,你購買就買這種液晶電視。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什么呢?有一部分產品還是老電視,但是更換的速度在加快。另外一個問題是什么呢?你一上來OLED的話,液晶的又要換。所以現在大家在說,你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在這個巨大的市場里面,如果你不搶跑,我們要比賽的時候,搶跑是犯規的,但是在產業競爭里面,你不搶跑,你也沒犯規,但是你犯了忌諱,你落后了。你現在會發現,我們看到不同的國家,還有像臺灣一些地區,急急忙忙做這些事情的原因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