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傳》順利出版后,該書作者 Walter Isaacson 在受訪時表示:Steve Jobs 如果沒有辭世,他下一步的計劃是要改變電視、教科書和攝影三大產業。無獨有偶,越來越多的消息來源指出Apple工程團隊正全力研發一款能以聲音及手勢控制的智能型電視iTV,預計最快將于2012年推出。包括SAMSUNG、Sony在內的主流電視品牌廠商除了千方百計打聽Apple的戰略部署之外,也在近期加快了智能型電視產品的研發速度。繼智能型手機與平板計算機之后,電視是否成為嵌入式作業系統將攻占的另一個消費性電子市場?請看手機王網站的分析報導。
Apple最新電視產品呼之欲出
在接受紐約時報的訪問時,Walter Isaacson表示由于Apple還在產品研發階段,所以他無法在傳記中透露過多的細節。不過Walter Isaacson肯定Steve Jobs在生前與他的訪談中討論過電視產品,當時Steve Jobs還表示自己“曾經砸過電視遙控器”,因為沒有理由把遙控器搞得這么復雜,這位已故的Apple創辦人希望推出一款多功能電視產品,能夠利用最簡單的界面與所有 Apple 消費性電子產品同步。上個月Apple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以身體姿勢操控的實時影片程序控制”專利,這意味著未來Apple產品可透過紅外線、手勢動作及其他感應器與使用者互動并剪輯影片、甚至將影片由iPhone直接傳送至Apple推出的電視產品。
▲越來越多的消息來源指出Apple工程團隊正全力研發一款能以聲音及手勢控制的智能型電視iTV,預計最快將于2012年推出。
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分析師Gene Munster也在日前舉行的“Business Insider 媒體未來大會”中預言Apple已經準備好推出一款“并非透過機頂盒”連接的整合型智能型電視產品(目前外界以“iTV”為稱呼代號),而發表時間就在2012年。為了確定新產品的零配件供應無虞,Gene Munster推測Apple已與日本廠商Sharp建立了TFT-LCD面板生產策略聯盟,目前Apple正逐漸將iPhone與iPad所需的液晶面板轉由Sharp負責生產,2012年2月Sharp還將開始制造iTV產品所需的非晶硅(Amorphous)TFT-LCD面板,估計首批訂單在500萬至1000萬臺之間。
▲電視至今仍是家庭娛樂的中心,也曾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上最重要的產品。
液晶電視成長速度減慢
另一方面,經過了前幾年的快速成長之后,曾經是消費性電子市場主力產品的液晶電視近年來陷入了成長困境。2011年全球液晶電視銷售不如預期,連帶使得各主要品牌廠商不斷下調出貨目標,進而使得液晶電視面板因下游庫存調整而面臨供過于求的壓力。市場調查公司 DisplaySearch 在最新發表的“全球電視出貨與預測報告”中指出由于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停滯,2011 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相較于 2010 年的1.92億臺僅微幅成長8% 至 2.6億臺。雖然SAMSUNG、Sony等行業龍頭大力推動LED背光源、超薄機身、環保節能等特色進入液晶電視新產品中,仍然無法有效推動HD高畫質電視普及之后的再換機需求。
▲雖然SAMSUNG、SONY等行業龍頭大力推動LED背光源、超薄機身、環保節能等特色進入液晶電視新產品中,仍然無法有效推動HD高畫質電視普及之后的再換機需求。
由于ADSL寬帶上網服務的普及,加以Wi-Fi零件成本的快速降低,“具有網絡連接功能的電視”成為了繼LED電視與3D電視之后的另一主打賣點,而各類嵌入式系統的快速發展亦產生推波助瀾的影響。與一般大家所熟知的傳統個人計算機作業系統(儲存于計算機的硬盤中)不同,嵌入式系統(Embedded System)是一種“完全嵌入受控器件內部,為特定應用而設計的專用計算機系統”,嵌入式系統本身的最大特點是為行業應用的創新服務,反之各類新的行業應用對于嵌入式系統發展亦有影響。除了過去活躍的工業自動化、醫療和信息安全系統外,近年來嵌入式系統在消費電子市場更是蓬勃發展。從2010年CES大展會開始,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嵌入式作業系統應用:除了智能型手機之外還包含Smartbook、平板計算機、電子書閱讀器、Set-top box電視機上盒甚至網絡電視等產品都不約而同的裝上了嵌入式作業系統(主要為開放式系統Android),這種 Android 裝置“遍地開花”的情況象征嵌入式系統已不再拘泥手持裝置,未來將積極往消費性電子市場滲透的趨勢。
▲Android 裝置“遍地開花”的情況象征嵌入式系統已不再拘泥手持裝置,未來將積極往消費性電子市場滲透的趨勢。
智能型電視推廣時遭遇的挑戰
“智能型電視”被視為“具有網絡連接功能的電視”之升級產品,與智能型手機相同,智能型電視也擁有完整的作業系統與程序擴充性,使用者可安裝與使用第三方軟件廠商軟件安裝、應用,并順應新一代電視產品“高分辨率”與“網絡化”的發展趨勢。然而智能型電視問世至今已超過一年,但市場滲透率卻遠低于先前樂觀預期。產業分析師認為其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點、智能型電視的相關標準或信息傳輸界面規格尚未統一,使得各品牌廠商的應用或服務彼此不兼容;第二點、智能型電視的應用程序開發還處于初步階段,不但種類與數目較少而且大同小異,這是各品牌業者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第三點、操作界面仍不完善,傳統電視遙控器很難有效控制智能型電視的所有功能、這大大降低了使用體驗;第四點、家電企業的商業模式和與影音內容整合模式存在落差,智能型電視是高度整合數位內容的產品,與傳統家電企業商業模式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市場參與者需要更長的學習時間。
▲“智能型電視”被視為“具有網絡連接功能的電視”之升級產品,與智能型手機相同,智能型電視也擁有完整的作業系統與程序擴充性,使用者可安裝與使用第三方軟件廠商軟件安裝、應用。
從2010年開始,市場上也出現不少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能型電視。不少讀者可能好奇既然Android平臺在智能型手機與平板計算機擁有超過數十萬種應用程序,采用相同作業系統的智能型電視為何面臨“應用數目過少”的問題?這原因在于手機及平板計算機與電視的控制方式差距顯著,各類針對智能型手機設計的Android應用無法直接沿用至智能型電視,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從待機進入Android系統主界面需要滑動解鎖,但是在電視上使用者要如何滑動?如何在沒有觸控操作功能的前提下完成令人滿意的使用體驗,這成為智能型電視研發產品時所遭遇的第一個挑戰。
Apple意在打造“最簡單的操作界面”
為了進軍電視市場,Apple已經做了漫長的準備。2006年9月第一代Apple TV問世,采用OS X系統的精簡版本作為作業系統并搭載40 GB以上的硬盤。四年之后Apple推出了第二代Apple TV,第二代產品不但體積只是前一代的四分之一,價格也只有前一代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Apple TV成為繼 iPhone、iPod Touch 與 iPad 之后、第四款使用iOS及Apple A4處理器的產品。由于內部只有8GB的存儲空間,第二代Apple TV大量使用云運算科技,可播放來自iTunes Store、Netflix、YouTube、Flickr、MobileMe空間內的IPTV數位內容或是使用者的Macintosh及Windows計算機中iTunes程序內的多媒體檔案。
▲2010 年Apple推出了第二代Apple TV,第二代產品不但體積只是前一代的四分之一,價格也只有前一代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Apple TV成為繼iPhone、iPod Touch與iPad之后、第四款使用iOS及Apple A4處理器的產品。
與市場上的其他類似產品相比,Apple TV的最大特色仍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優秀控制界面,這呼應了Apple過去一貫強調的“軟件設計和消費者體驗的完美佳作”精神,讓工程師重新考慮消費者使用電子設備的方式。事實上要簡化一個電子產品以使之更簡單易用,反而需要更復雜的軟件設計。過去許多嵌入式系統受限于成本而很難以直覺來操作,最好了例子就是家庭VCR錄像機,有很多人從來都沒有搞懂如何去設置他們的VCR,甚至連時間設定都不會。但VCR的后繼者:TiVo 卻憑著“在幾分鐘之內讓小孩和非科技背景人士學會操作”而席卷美國市場。TiVo驚人的成功是軟件帶來的成果,其系統不僅可靠還有一個優秀的使用者界面。但是在Steve Jobs的眼中,TiVo 仍是一款失敗的產品、其控制界面也遠遠難以稱為“完美”。
▲在 Steve Jobs 的眼中,TiVo 仍是一款失敗的產品、其控制界面也遠遠難以稱為“完美”。
由于發現智能型手機與智能型電視的操控方式幾乎完全不同,Apple在iOS 4.0演進至iOS 5.0作業系統的過程中逐漸加入許多與智能型電視相關的功能。首先是可透過無線方式將iPhone、iPad或iPod touc上的內容通過Apple TV傳輸至電視與揚聲器的“AirPlay”功能,還可將iPad 2或iPhone 4S的屏幕畫面進行鏡像輸出,替未來透過iPhone、iPad或iPod touch 直接控制 iTV 提供了基礎。第二是可透過Wi-Fi等無線網絡實現每天自動備份資料,備份內容包括音樂、照片、影片、應用程序及書籍等的“iCloud”功能,透過iTunes購買的正版音樂與影片等內容可在包括Apple TV在內的其他裝置上多次下載。最后是iOS 5系統上首次出現的“Siri”語音控制功能,使用者用可擺脫布滿按鈕的遙控器,想讓iTV做什么只需要對它說出自己的想法,不需要遙控器、沒有一堆不明意義的按鈕,這的確是Steve Jobs眼中“最簡單的使用界面”。在前述幾大關鍵功能都逐漸成熟后,2012年Apple iTV的正式誕生可謂水到渠成。
▲“Siri”語音控制功能可讓使用者用擺脫布滿按鈕的遙控器,想讓 iTV 做什么只需要對它說出自己的想法,不需要遙控器。
Google 已獲得多數電視品牌廠商支持
“ Google Android、Chrome OS等Google平臺嵌入到多種消費電子產品中”一直是Google的長期戰略目標,“多種消費電子產品”當然包括智能型電視。盡管Google在智能型電視領域看似比Apple搶先一步、卻一直未能取得理想成績: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的統計顯示,Google TV在美國智能型電視市場的市占率還不到1%。總結了前一年的經驗之后,Google TV 2.0版本于2011年10月30日正式問世,強調了更簡化的使用界面、更好的YouTube體驗與搜索功能、以及Google TV第三方應用程序平臺對Android研發者社群開放。面對來自 Apple 越來越逼近的威脅,Google TV 2.0版本已獲得韓系電視品牌廠商的青睞。SAMSUNG電視機業務主管在11月22日于韓國首爾舉行的“智能型電視全球峰會”上透露他們與Google之間的談判進入最后階段。預2012年1月CES展會上將見到 SAMSUNG與LG推出的一系列智能型電視新產品,來自中國的聯想與海信集團也于日前宣布采用Android系統的新版智能型電視。
▲電視品牌商選擇與手機品牌商走上相同道路(擁抱 Android 作業系統),這意味著未來智能型電視市場可能也是iOS與Android兩大系統間的競爭。
電視品牌商選擇與手機品牌商走上相同道路(擁抱Android作業系統),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Android新版本的新增功能。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版本“One OS Everywhere”的口號已明確指出平板計算機與智能型手機之間的系統差異性將會消失,大小尺寸裝置的作業系統將完美整合、而且不會限制屏幕的分辨率。這意味著所支持的裝置更從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到大尺寸電視均適用,打破設備規格疆界,過去研發團隊必須等待 Google 推出專門設計的系統,未來若透過整合平臺,硬件制造商可不受規格限制發揮創意,軟件及內容研發業者也有同一準則可以依循。Google發表的Android@Home計劃可透過Wi-Fi、藍牙或其他無線家庭控制網絡讓Android與其他家用庭電器連接,將音樂或影像從Android裝置傳送到其他裝置進行播放未來將不是夢想。
搶在Apple尚未進場的黃金時段,傳統電視品牌大廠可謂積極備戰,例如SAMSUNG積極鼓勵第三方推出該品牌智能型電視的應用程序,Samsung Apps(三星應用商店)單月新上線的電視專屬Apps多達200個,自從8月以來每天在全球都有10款新增的應用程序。截至2011年10月份,SAMSUNG已提供超過1000種專為智能型電視開發的應用程序、其下載量也突破1000萬次。為了應對各種智慧應用程控電視時的復雜需求(譬如搜索、Twitter等功能都要進行輸入操作),SAMSUNG還推出了Samsung Remote程序,只要下載安裝之后就可將Android 2.2 以上版本的智能型手機或平板計算機變身為電視遙控器,透過觸屏及全鍵盤進行操作,而偏好傳統的使用者依然可使用傳統電視遙控器。
▲由于第一代Google TV的控制器十分復雜且昂貴,SAMSUNG推出了Samsung Remote程序,只要下載安裝之后就可將Android 2.2以上版本的智能型手機或平板計算機變身為電視遙控器。
1996 年WebTV Networks將網絡電視概念帶入世界,隔年Microsoft 買下WebTV公司并開始發展電視與網絡結合的產品,1999年TiVo給電視市場帶來了數位視訊錄像(Digital Video Recorder)的概念,而智能型手機與平板計算機的革命給電視帶來更多功能。“智能型電視”的誕生使得手機、電視、PC、平板計算機一體化的“四屏整合”成為可能,依賴網絡科技的新一代數位家庭架構能夠讓平板計算機與電視、音響、藍光DVD播放器等影音設備之間實現輕松互通。不論是將照片實時分享,或是各類游戲應用,智能型手機與智能型電視完美結合并成為家庭娛樂核心的那一天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