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月28日),拓璞產業研究所舉辦智慧電視Smart TV商機研討會,拓璞消費電子中心張乘維表示,由于Smart TV作業系統與APP的開發主要是集中于國際TV廠手中,臺灣的優勢仍以硬體相關以及晶片廠最為顯著,而在晶片廠中,臺系業者則包括主要著墨在TV SOC以及Wifi晶片,相關廠商包括聯發科、晨星以及瑞昱等廠商,但國際大廠則包括Broadcom、Zoran、ST等對手環伺。
依Smart TV的軟硬體架構,在軟體端項目包括應用端的Facebook、Skype、Youtube等,軟體平臺Win 7;而在硬體部分,則包括晶片、面板、搖控器以及組裝等業務。
張乘維表示,2011年包括Samsung、Sony以及LG等廠商陸續投入Smart TV,拓璞預估2011年Smart TV等有機會達到2518萬臺,占整體TV比重約10.1%,而到2014年時,Smart TV將可達1.24億臺,今年Smart TV出貨仍以Samsung最多,今年將可達900萬臺。
全球電視晶片龍頭晨星市場部資深經理任立寰則針對電視的演進表示,在2006-2011年,電視可以說是“數位化演進”,包括由類比電類轉到數位電視、多媒體電到聯網電視等演化,但自2011年至2015年,電視的進展將進入“超智能電視”。
而所謂超智能電視的特性,任立寰表示,除了TV連結NB/手機/平板外,更與家中的PC硬碟和云端伺服器相連成一系統,另外,包括電視平臺個人化、互動控制、云端系統、社交網路分部以及數位產品融合,都是超智能電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