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隨著上月底LGD廣州8.5代線開建儀式的取消,韓國企業和臺灣企業的3條線都陷入了停滯狀態。這邊,國內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8.5代線剛剛宣布量產之余,尚有獲批的合肥8.5代線、熊貓6代線等高世代線上馬。那邊停滯,這邊瘋狂上馬,為何行業冰火兩重天?
據悉,LGD原計劃在8月30日舉行廣州8.5代線的動土儀式,但最終LG電子通知廣州市政府方面取消了這一儀式。這是該項目自去年11月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之后,繼今年3月份以來的第二次推遲。去年11月和LGD廣州項目一同獲批的三星蘇州7.5代線項目,今年5月也只是舉行了開工儀式,目前都還沒有敲定何時開工。
前者涉及40億美元的項目,何以兩次推遲?原來液晶面板價格已經連續十多個月下跌,今年下半年看不到液晶面板價格回升的可能,行業對前景較悲觀。正是這種供大于求的行業現狀讓韓國兩大面板巨頭行動審慎。
而對于國內剛剛投產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項目來說,行業產能過剩只是其面臨的第一道坎。第二道坎是,LED平板電視推廣的熱潮還未退去,新一代OLED產品就已經迎面而來。正如彩電市場LCD、LED、3D技術相融而生一樣,上游更是衍生出3D、IPS(硬屏)、OLED(有機液晶)幾大派系。有說法指出,LGD廣州8.5代線的推遲,抑或整體取消并轉向更高技術含量的OLED面板項目。
筆者了解到,OLED與LCD面板生產工藝不同,若要將普通液晶面板生產線改造成OLED生產線,將追加原生產線投入的30%。國內高世代面板剛剛投產,市場卻已經開始轉型,這無疑將面臨更大的尷尬。
事實上,全球的行業環境擺在那里。一條高世代線項目動輒就是投入二三百億元,一旦開始就很難回頭,很有點騎虎難下的味道。現階段中國企業只能采取跟隨政策,依然處于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狀態。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這是馬云的話,用它來概況目前國內液晶面板產業的處境最合適不過。在筆者看來,悲觀大可不必,黑夜之后總有曙光。技術雖然在更新,但LCD高世代面板徹底被淘汰被更新還為時尚早呢,整個液晶產業布局也才剛剛開始,不開始則永遠都沒有機會,“騎虎難下”還是最終“將虎駕馭于胯下”,一切隨著國內高世代線的量產將發生改變。未來隨著產能的擴大,周邊配套等產業鏈規模的完整,國內的彩電商們才會有更好的話語權——否則只能一輩子做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