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視頻與文化創意的結合
每當夜幕降臨,北京萬達廣場里那家咖啡館里總會“碧波蕩漾”,貫穿兩層樓的墻上投射出水波效果,再配合波濤聲,立即帶給人亦真亦幻的感覺。偶爾,“水”中還會出現一串號碼,如果你用手機給這個號碼發送短信,信息內容將立刻出現在“水波”之中……
這看似如夢似畫的場面,緣自九華互聯“數字媒體環境”、“數字環境”
概念:任何可以數字控制的環境因素,包括聲光電、視頻、互動、用戶反饋、信息和行為跟蹤分析,均在九華“數字環境”服務解決方案之內。
視頻直播、視頻點播以及網絡通信和數據傳輸都只是一種技術……他們如同蓋樓用的磚石瓦塊,并沒有差異。但運用這些“材料”建成的一棟棟“高樓大廈”則各不相同。
九華互聯正是在扮演信息媒體數字化環境大廈的設計和建造者。一面是基礎技術和設備,一面是客戶的媒體資源和傳播需要,九華在中間成為各種元素的集成者和價值的核心發掘者。數字媒體發布和管理、視頻遠程監控、環境可控技術、用戶互動、反饋、跟蹤和分析,這些可以窺視的數字信息環境服務和其它還在設想中的應用正在被九華架構成一個色彩斑斕的未來世界。
九華互聯首席執行官王商武認為,只有現實環境結合數字媒體技術與創意設計,才會帶來滿足公共空間環境需求的奇妙變化。因此,九華互聯將數字媒體技術+創意設計定義為數字環境。
數字環境改變公共空間
數字環境正在為公共空間帶來更多改變與驚喜。
長期以來,中國科技館、博物館建設存在利用率低、互動性差等問題。由于科技館、博物館的展品多為陳列性質,無法讓參觀者親自互動、感知,這無疑會大大降低參觀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影響到參觀人數以及科學普及效果。因此,個性化,體驗化,趣味化,通過視、聽、觸摸產生更強大的沖擊力等需求成為科技館、博物館等場館建設中亟待加強的短板。通過部署應用九華互聯“廣角智能播控平臺”,中國文字博物館已成為最奇妙的博物館之一。
“在九華互聯成功實施的眾多案例中,你們可以比較直觀地找到答案。”據王商武介紹,“水立方多語言智能化引導、世博會中國館的移步換景,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古文物的智能傳感與虛擬成像等數字環境效果始終保持在人體感觀的最佳狀態。”
據悉,截至2010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博物館已達3020座。專家認為,涉及電子、計算機、軟件、自動化、創意藝術等多門學科的數字科技將為各類場館的運營提供更全面的支撐,智能播控系統也將拉動數十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