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立足于國情、科技、產業基礎,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為了幫助投資者發現其中的投資價值,本報特別推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行業調查”,通過記者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挖掘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細分領域。
近年來,我國安防行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十一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3%。根據《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行業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按照全行業20%的年復合增長率估算,其中視頻監控系統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占安防電子系統的份額超過50%,成為其規模最大且最具增長潛力的細分領域。
目前,上市公司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是視頻監控行業龍頭,占據了后端DVR市場半壁江山。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一場意料之外的“價格戰”打亂了視頻監控既有的行業格局,行業內企業存亡兩極分化,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龍頭企業的全產品線日益成熟,從穩占超過60%的后端DVR市場,挺進前端攝像頭領域。
在行業洗牌和龍頭企業轉型的形勢下,記者實地調研了包括海康威視、上海威乾、仙視電子在內的多家視頻監控企業。
安防企業忙擴產
今年4月,視頻監控龍頭海康威視遷到了位于杭州市濱江區的新址,不到4個月時間,這里可容納1200余名工人的生產線已經能正常運轉。
記者采訪時恰逢機構前來調研,不太大的會議室擠了50多人,但仍不斷有人前來,工作人員只有不停地搬凳子進去。而據說這樣的情況近一個月來幾乎每周都有一次,多的時候達上百人。
而在公司園區內6萬平方米的生產大樓里,前端攝像頭的生產線位于3樓,而后端產品DVR(數字硬盤錄像機)的生產線在4樓,1、2層則是倉庫。
如今,工廠里的攝像頭產量每天可以達到5000臺,包括模擬和高清攝像頭;而DVR一天的產量則在2500臺左右。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訂單多的時候,生產線上的工人周末也會來加班。”而整個公司,5點不下班幾乎成了不成文的規定,“公司晚上8點鐘還會增開3輛班車將員工送往市區,”一位海康員工介紹,“而研發人員往往更晚。”
同樣的繁忙也出現在上海威乾視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威乾”)的攝像機和DVR生產車間。記者在其位于上海下沙鎮的工廠里看到,面臨著安防行業的“金九銀十”,工人們兩班倒運作著。上海威乾市場總監楊洋則告訴記者,公司正在考慮將生產制造轉移到成本更低的華南深圳,并擴大生產規模。
而在另一家位于上海市金橋出口加工區的顯示屏公司——上海仙視電子有限公司里,記者巧遇公司在“打包搬家”,該公司視頻監控事業部總經理李順告訴記者,其位于浙江嘉善姚莊的新工廠生產規模是如今的5倍。預計今年視頻監控用顯示屏的銷售規模將翻番至2個億。
視頻監控系統產值將破千億
據《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安防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10年,行業總產值達到2300多億元,年均增長23%以上;其中安防產品產值約為1000億元,尤以安防電子產品發展較快,年均增長25%左右,而視頻監控系統則占到安防電子產品比重的55%,遠高于出入口控制系統、防盜報警系統及其他類別。
“平安城市”建設是行業公認的最重要推動力。2004年,公安部、科技部在北京、上海、廊坊、大連、南京等21個城市啟動了第一批科技強警示范城市創建工作。2005年8月,公安部進一步提出了建設“3111試點工程”,選擇22個省,在省、市、縣三級開展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試點工程。有力推動了“平安城市”的建設步伐。隨著2008年“3111試點工程”的成功驗收,各地紛紛上馬或擴大“平安城市”建設項目,有效打開了視頻監控系統的需求空間。
以重慶市為例,根據市政府規劃,其新建、擴建視頻監控點的系統整合接入能力按不低于50萬個視頻監控點建設,預計項目建設投資總額為人民幣50億元左右。
此外,行業應用的市場也在迅速打開。《規劃》提出,伴隨著“平安建設”推進的步伐,一些傳統領域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等安防應用將更加深入;一批新生的應用領域如教育、衛生、體育、能源、通訊、廠礦企業等需求增長較快;社區、居民安防應用開始升溫,社會化應用進程加速。市場應用逐步由中心城市、大城市向二、三級城市及農村地區延伸,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邊境口岸延伸,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場需求量。
“價格戰”打出行業新格局
數據顯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幾大龍頭占DVR市場6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余40%則由二三線品牌及深圳小廠占據。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二三線品牌生產也逐漸規模化,產品價格隨之降低,開始沖擊原有的市場格局。
記者在上海兩大安防產品集散地——北京西路以及虬江路賽格電子市場分別看到,安防產品渠道商手中往往握有主流龍頭及山寨品牌兩類產品;而當記者表明所購產品只是用于自家經營的工廠或者旅店時,商家便開始不遺余力地推銷山寨品牌,并暗示其折扣可以更低些。
“大品牌管理嚴格、價格透明;與其銷售大華、海康等一線品牌的產品,只賺取物流和少許返點的費用,我們更愿意銷售價格相對不透明的小品牌,賺取更高的利潤。”一位劉姓店主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高端品牌的市場份額正被逐漸蠶食。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今年5月,大華股份率先推出一款全新4路DVR產品,定價在400元以內;緊接著,海康威視也將某款同規格的DVR產品的價格降低到類似水平,甚至低于同類產品二三線品牌的價格。面對同等價位,用戶的偏好開始明顯向一線品牌轉移。“這一招很奏效,幾乎是一步到位地搶回、甚至擴大了原有市場;原有的蠶食和挑戰迅速被遏制住。”親身經歷了這場價格戰的楊洋告訴記者。
今年4月底,上海威乾開始降價推出一款高端經濟款D1產品,價格從原來的3000-4000元低至1999元。“效果很好,”楊洋告訴記者“從4月底降價以來,產品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生產線緊張,一直滿負荷運作。”
可這樣的情況大概僅維持了一個半月。大華將同樣規格的D1產品也降價到1700元左右,“一線廠商出貨和產生規模足夠大,可以降低采購及生產成本;于是到7月中旬,大華降價后,我們的出貨壓力變大了。”
經此一戰,上海威乾開始進行自身調整,一方面考慮到上海的生產成本過高,準備外遷工廠,將生產制造環節轉移到深圳或者周邊地方,并做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毛利率被迫降了下來。公司也推出差異化市場的產品線,全線高清網絡攝像機、嵌入式高清混合硬盤錄像機,嵌入式NVR,拓展公司新興市場的占有率。
行業洗牌與轉型并重
“價格戰使大企業既搶占了市場份額,又打擊了大量小企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說。
而對于價格戰是否也傷到了龍頭企業的利潤,大華股份上海區域總經理王繼表示,“大華基本每兩年就會進行一次產品的更新換代,在處理能力、軟硬件配備上都得到了提升,可以說是同等性能的產品,價格下降了,但公司的利潤也提升了,因為成本被降得更低。”
而王繼表示,整個視頻監控行業確實存在著市場擴大,利潤降低的問題。據統計,目前視頻監控行業的毛利率在40%左右。王繼告訴記者,為保證利潤,企業必須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作為解決方案提供商,不僅對企業的整合能力、產品齊全度等門檻要求較高,還可以屏蔽部分中小競爭對手,而且也可以從產品的綜合配套上保障利潤。”
目前,龍頭企業正在橫向布局,向視頻監控的全領域滲透,并利用品牌、渠道和資金實力占領市場,這也進一步削弱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目前,我國產值超過1億元的安防企業已達到100家左右,《規劃》提出,“十二五”要重點打造龍頭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借助資本的力量重組并購,或進行強強聯合,盡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使之成為產業集約化發展的骨干力量;同時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細分市場發展,形成以大中企業為主體,小企業提供專業配套服務的新格局,合理分工、有機聯合、協調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