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系彩電廠商公布2011財年第一財季財報,財報顯示,日本彩電品牌索尼、夏普、松下等集體虧損,紛紛下修年度出貨目標和營收金額。同時由于日本液晶電視制造成本偏高,以及歐美能見度尚低,日廠或將增加向臺廠釋單力度,加上大陸十一長假需求,將令臺灣廠商獲益。
昨日,日立對外宣布,最早將于本財年外包所有電視機生產。并指出由于價格競爭日益激烈,旗下電視機銷售量將萎縮。日立預計,日本國內電視機市場在2012年將萎縮至700萬臺。2010年日本電視機市場規模在2570萬臺左右。
此外,日本索尼也因不堪連年虧損,宣布將重整液晶電視業務,稱為降低成本可能會擴大對臺系面板廠采購,受到該消息激勵,奇美昨日股價沖上漲停,并且帶動友達跟著上漲,法人預估,中國大陸十一黃金周與歐美圣誕節,將帶動臺灣面板業成長。
7月28日,索尼公布財報,液晶電視業務因為連續虧損,未來可能將增加代工比重,鴻海過去因接受索尼墨西哥與斯洛伐克液晶電視工廠,率先被外界點名,加上早盤傳出有政府基金進場護盤,鴻海旗下奇美股價漲停鎖死,友達一度也上漲逾5%。
至于東芝,選擇的則是與TCL結盟。去年7月,東芝公司宣布與TCL集團達成協議,成立銷售合資公司。東芝希望借助TCL在國內的銷售網絡擴大彩電銷售規模,TCL生產基地則以ODM方式委托加工東芝彩電。東芝與TCL成立的合資公司由原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渠道發展中心的團隊負責。
不僅日立、東芝,在今年飛利浦將彩電業務賣給冠捷前,也長期依靠代工。飛利浦是率先轉型的企業之一,如今已經形成了醫療、照明以及優質生活三大業務板塊,其中優質生活保留了個人護理以及小家電等利潤率更高的品類,近期還有消息稱,飛利浦有意擴張小家電,收購奔騰。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日本電視機制造成本較高,在中國市場表現欠佳,在國內企業代工能力強的情況下采用代工模式成為自然選擇。日立、東芝等廠商未來或將外包全部電視機生產業務,索尼等廠商也會基于成本考慮,增加向臺系面板廠商的采購量,這都將令中國代工廠商和臺灣面板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