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從未產生像現在這樣的吸引力。除了傳統的電視生產商,現在電視行業的參與者又增加了電信和互聯網這兩個在當今商業世界最具權勢的行業。而谷歌、蘋果這些IT大佬的進入則給電視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電視將不是我們眼中的那個電視了。
“云電視”瞄準家庭娛樂中心
8月17日,海爾發布了其首款“云電視”和“云家庭服務戰略”。
海爾“云電視”由卡薩帝“云PAD”電視、無尾電視、腦力波電視等高端產品組成,整合了21:9超寬液晶屏幕、第三代黑鉆屏、睿馳3D引擎、多屏互動、移屏甩屏、腦電波技術、無線電能傳輸、無線型號控制、物聯網等尖端技術,形成了“云電視”新產品系列。
海爾“云電視”最大的特點是,搭載了Android(安卓)操作系統,可下載和安裝上萬個安卓平臺下的應用軟件,如聊QQ、玩游戲、看新聞、搜索等,都可以在電視上實現。同時,海爾還專門搭建了可與蘋果APPStore媲美的應用商店,包括了眾多智能應用軟件,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與其他電視相比,海爾“云電視”的優勢不止在于軟件的數量,同時還在于其獨特的模卡設計,能輕松實現硬件的按需升級。與此同時,海爾還實現了智能、模卡和3D的完美結合,推出了智能模卡3D電視,不僅實現了“硬件可換代,軟件可升級”,還采用海爾獨有的3D不屏閃技術,解決了3D電視閃眼的問題。
另外,海爾還發布了“云家庭戰略”:通過開放的云服務平臺,幫助用戶實現家庭中以“云電視”為中心的電腦、手機、家用電器間的互聯、操控和交互,為用戶帶來新穎極致,充滿樂趣的“云生活”體驗。
據了解,海爾“云家庭戰略”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一云、三網和N端。所謂“一云”,即云服務。云服務包括“七朵云”:云生活,云安全,云健康,云通信,云娛樂,云教育,云小區等,覆蓋了當前家庭用戶對于云服務的幾乎全部需求。“三網”,不僅包括通常說的廣電網、通信網和互聯網,還包括新興的智能家庭網關、物聯網和無線電網。“N端”,也就是包括以“云電視”為龍頭的一系列終端產品,如海爾潤眼電腦、筆記本電腦、云Phone、HaiPad,以及白色家電等硬件終端產品。
這些優勢,確保了海爾“云家庭”的兼容性、穩定性、領先性,從而讓“人在外,家就在身邊;在家里,世界就在眼前”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IT化加速電視進化過程
現在看來,海爾“云電視”其實是目前最為火熱的智能電視概念的延伸。而眼下,包括三星、LG、索尼、海爾、長虹等國內外廠商,都將智能電視作為一個新的突破口。LG的副總裁巴坤·康說,“智能電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人們經歷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后,電視機更大尺寸的屏幕讓應用程序和網絡內容更有吸引力。”
有網友曾經這樣描述過智能電視,“能像電腦般擁有強大的電腦系統,能像iPhone那樣下載海量的電腦程序。”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GoogleTV,它將一個個的信息孤島聯系在了一起,嘗試將互聯網功能作為傳統電視視聽娛樂價值的有力補充,以此來打造一個新的個性化娛樂體驗。眾所周知,電視一直是以硬件技術為核心驅動的電子產品,從CRT到LCD、PDP、LED,甚至到OLED等。
但IT技術的革新沖擊了人們對電視的傳統印象。其中,智能電視的出現改變了電視發展的一貫游戲規則,開發應用軟件成為新的發展突破口和趨勢。
“原來是‘看’電視,現在是‘用’電視,‘玩’電視。”奧維營銷咨詢公司副總經理金曉峰一針見血地指出彩電業所面臨的巨大變化。雖然僅僅一字之差,可是電視本身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引起這些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一直覬覦在電視門外的IT企業的加入。
事實上,IT產業的基因正一點點侵入電視。據悉,蘋果擬利用其iPhone和iPad的巨大成功,殺入智能電視領域,并計劃采用iOS平臺和“TV+iTunes的模式”,最早將于今年秋季發布智能電視,可能將整合視頻內容、游戲、藍光或是DVD播放等多項功能。而早在去年6月,GoogleTV宣布與索尼合作,推出互聯網電視一體機,將搜索業務延伸到電視上;而后百度與華數傳媒達成協議,在互動電視、互聯網電視等領域展開合作。
不甘寂寞的英特爾也加入其中。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樂觀表示,“即將到來的這次電視革命將是電視行業從黑白變為彩色以來的最大一次創新”。同樣,表明要建立數字娛樂系統的惠普也希望能夠將其產品觸角伸到電視領域,而非此前試圖讓PC成為客廳主角的想法。
國內的聯想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早前在中國首屆平板電腦峰會上,聯想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總裁劉軍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的成立,聯想正式進入了移動互聯的領域。聯想也把移動互聯領域分為四類,包括樂Phone、樂Pad、非智能手機及下一個目標智能電視領域。劉軍稱,未來智能電視不光看電視臺的頻道還可以點播,電視將會是一個屏幕,成為家庭成員間分享工具。預計,聯想集團將于今年11月份推出智能電視。
在業界人士看來,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進入彩電領域是早晚必然要發生的事情。這主要是由于互聯網擁有大量的內容資源,而電視無疑是最好也是最廣泛的內容輸出渠道,兩者的結合屬于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未來傳統電視將消亡
當IT遇上電視,這樣的組合,宣告著一個泛電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將為電視屏幕提供豐富的內容,第三方應用的加入將使電視變得更像電腦,而芯片商與電視終端廠商的加入甚至是云計算的運用,將使這些互聯網內容能夠接入更多的設備中。
如英特爾CTO兼研究院負責人賈斯汀所說的那樣,電視的革新也許會讓你感到意外:在不久的將來,你可以對著電視機“說話”,告訴它你想看什么,而不論你想看的東西是來自有線電視臺、互聯網電視提供商,還是你自己的私人視頻庫,電視都能馬上為你提供服務;你還可以通過一個3D電視界面瀏覽視頻節目列表,舉手之勞,輕松預覽正在播放的節目并決定看哪個頻道。
不僅如此,有人甚至提出了“TV-Plus”的概念:電視不再僅僅是被動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工具,而是成為數字家庭的中心:為用戶提供更真實的現場感(3DTV)、異常便宜的視頻通話(SkypeatTV),甚至可以一邊欣賞激烈刺激的比賽,一邊用Twitter和同好們交流心得(iN-etTV)。
這些技術都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普及。不過,這對于許多彩電制造商特別是中國的彩電制造商來說,似乎并不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樣一來,傳統的電視就將消亡,而支撐未來電視的技術并不為自己所擁有,所生產的電視自然就成了這些技術運用的外設,即外部顯示器。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實際上,傳統意義上的電視對大眾的吸引力正越來越弱。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沒有興起之前,廣播式的、點對面的、單向的傳統電視是向大眾傳遞移動畫面最經濟實用的方式。但自從新技術興起以來,人類可以用低廉的成本,穩定的技術對承載移動畫面的視頻信號進行互動式的、點對點的、雙向的、噴灌和滴灌式的傳遞了。這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電視的統治地位。
那么,未來電視會怎樣?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的想象力似乎總難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正像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曾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表述的那樣:“理解未來電視的關鍵,是不再把電視當電視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