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我國等離子電視銷量增長速度超過30%,而液晶同比增長僅有6%。奧維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僅4月份,等離子電視的零售量就達到22.6萬臺,同比增長69.9%,而彩電整體銷量同比增長僅為6.9%,等離子電視占整體彩電銷量的比重達到7.2%。
去年年初,長虹集團等離子屏生產線全面量產,達到了全球第三的等離子面板產能。等離子電視銷售不斷向好,TCL、康佳、海信等企業重返等離子陣營。今年4月,三星高調推出多款3D等離子電視新品。5月,上海松下等離子公司SP3項目舉行奠基儀式。等離子市場可謂風生水起。
在經歷了10年的發展之后,國內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的認知水平越來越高,隨著等離子電視市場的回暖以及各大彩電企業重投等離子電視的懷抱,彩電廠商、行業專家和消費者們開始重新審視等離子電視。
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
彩電巨頭們紛紛看好等離子電視,其實是看準了國內彩電市場的光明前景。
2010年,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核心元器件欠缺等問題的聯合作用下,我國彩電產業經歷了不小的磨難,而等離子電視讓廠商們看到了市場信心。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等離子電視市場出現逆轉。2010年,等離子電視全球出貨量高達1900萬臺,其中國內銷量約210萬臺。奧維咨詢2011年1~5月推總數據顯示,等離子電視銷量為100萬臺,同比上升30.3%,4月份銷量更是大漲近七成。
在國內,長虹集團投資40億元發展等離子電視。不久前,松下公司將等離子顯示屏6面取的生產線從日本搬到上海。而由鑫昊公司引入合肥的等離子生產線也在建設當中。彩電巨頭們紛紛在等離子電視領域進行布局,其實是看準了它在國內彩電市場的光明前景。
隨著城鄉住房環境改善,居住面積增加,大尺寸的電視需求越來越明顯,購買大屏幕電視的消費趨勢基本形成。在這一市場,等離子在顯示效果和價格區間上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另外,從CRT時期到平板電視時代,國內一、二線城市大多完成了電視機的更新換代,但三、四級市場和廣大農村地區還是一塊兒未開墾的領地,眾多廠商都把目光鎖定到這塊兒蛋糕上。長虹、海爾早已在這里布局,索尼、夏普等外資品牌也在探尋突破口。
今年年初,奧維咨詢預測,2011年我國彩電零售規模將達到4365萬臺,銷售額為181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9%和20%。其中,等離子電視的零售規模有望突破290萬臺,行業成長率超過31%,等離子電視的零售規模增長率在歷時5年后將首次超過液晶。
消費者認知度不斷提高
消費者對于等離子電視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口碑效應也使其獲得了更多的市場好評。
上世紀90年代末,在等離子電視初進市場時,十幾萬元的價錢讓絕大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也為平板電視鑲上了“奢侈品”的標簽。伴隨平板電視的普及,等離子電視的價格也逐漸平民化。
對于老百姓來說,價格是其購買彩電時的重要考量。在同等尺寸的平板電視中,等離子電視在價格上占優。長虹公司多媒體營銷中心總經理程勇舉例說:“拿42英寸的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相比,前者會便宜500元到1000元。”
除了價格優勢,等離子電視還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在畫面對比度、色彩還原度、可視范圍等方面優于液晶電視。從去年開始,3D電視點燃了彩電市場的激情,也給等離子帶來了新的機遇。等離子電視因其大屏幕、快速響應而成為搭載3D技術的絕佳平臺。
以往,液晶電視由于更加省電而受到消費者青睞,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等離子電視在節能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具有保護視力的功能。在前不久舉辦的2011PDP國際論壇上,來自長虹、松下和三星的等離子技術專家達成共識,高能效是未來等離子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經過10年之久的發展,消費者對于等離子電視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口碑效應也使其獲得了更多的市場好評。長虹公司多媒體產業集團董事長林茂祥表示:“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的認識越來越深,在看電視、用電視,以及未來“玩”電視方面,等離子電視在顯示效果上比液晶好。”
面板市場供不應求
進入2011年,長虹、松下、三星都在擴大產能,加大等離子面板的市場供應量。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生產等離子屏的企業包括松下、三星、LG和長虹,一旦國內企業大舉進軍等離子電視市場,面板很可能供不應求。這就對企業的生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進入2011年,長虹、松下、三星都在擴大產能,加大等離子面板的市場供應量。
市場的持續升溫讓“押寶”等離子電視的長虹看到了曙光。作為唯一一家擁有等離子顯示屏生產線的國內企業,在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D等離子屏生產線全面量產之后,長虹手中的勝券越握越穩。據悉,越來越多的企業與長虹尋求合作,從上游原材料的供給到等離子面板的購買,長虹開始炙手可熱。
在平板電視面世之初,國內企業經歷著“缺芯少屏”的困難,在向國外廠商購進面板時缺少議價權,不得不將利潤空間一縮再縮。如今,國內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等離子屏生產線,這給了整機企業不少信心,增加了其選擇范圍和議價的底氣。
長虹新興產業集團等離子事業部主任劉剛表示:“我們不斷擴大等離子屏的產能,依然供不應求。”隨著等離子電視的市場重振,很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彩電行業期待等離子電視全新的競合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