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板使用現狀
國內使用的黑板主要有水泥板、玻璃板、鐵皮板等,其表面均為黑色或墨綠色。它存在著板面易泛灰、反光、書寫費力、擦不干凈等缺點。黑板(或墨綠色)的黑色(墨綠色))與粉筆的白色雖然黑白分明,有利于學生分辨,但因其反差太大而有些刺眼。而當黑板(墨綠板)用舊,由黑變灰之后,板書的文字與板面因反差太小,難以分辨,同樣不利于學生眼睛的保護。
二、黑板與教室采光照明
黑板的反射光強度最弱,不利于學生觀看,尤其是在室外光照不好的情況下,黑板處的光線會更暗,根本保證不了教室照明度的要求。國家規定,教室中黑板的平均照度不應低于200lx,照明系數不應低于0.7,但在大多數學校黑板的相關檢測中發現,黑板反射光的能力低,檢測合格率一般達不到30%,有的教室黑板照度合格率才百分之十幾,對學生的眼睛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國內北京和上海的教育專家通過研究后發現反差太大的視覺環境易造成視疲勞和近視。清華大學慧石微量子項目部的研究結果指出,色度反差太大是造成近視的原因,波長550~770納米的光頻率是人眼視網膜感受最好的微光量子環境。在他們的研究中指出,光是由高速運動的光量子組成的,視網膜接受光量子消耗一定能量并產生刺激,刺激傳遞到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在這個過程中,光量子的刺激程度是形成視覺環境的關鍵。人眼辯別物體靠兩種視覺能力,一是亮覺,即利用物體間明暗差別來辯認;另一種是色覺,即利用物體間色彩差別來辨認。當兩種功能充分協調發揮作用時,眼睛辨別東西才會輕松、有效。但是只注意光照的亮度,而不考慮色彩等方面的協調,成為當前視覺環境污染的"癥結"所在。
上海學者陸乃熾的研究中提出了通過改善視覺環境防治近視的新觀念,并指出學生近視主要是由視覺環境。他指出人們在看書時,眼睛是利用字體與紙張的色度和亮度反差來感覺字體形狀的。色度與反射光的純度成正比,亮度與反射光的強度成正比。白色光只能引起最弱的色覺和最大的光強度,人們在獲得最大亮度反差時,同時會導致最大的視覺疲勞,無論視距長短,睫狀肌均被迫處于過度收縮狀態,使視焦距前移,長時間便會導致功能調節性近視。現在上海、浙江、廣州等地正大力普及和推廣米黃色教課書與作業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