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據相關報道,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生產基地,僅次于韓國和臺灣。
日前,很多LCD面板公司已經將業務重心轉到中國市場。韓國的三星電子、LG顯示器和臺灣的友達光電(AUO)都已計劃在中國投資或設廠,而中國大陸的中電熊貓和京東方科技等其他公司也在緊鑼密鼓的投資高世代生產線來擴大面板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
熱點解析:
據悉,2010年,中國進口液晶面板金額高達470億美元,僅次于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尤其是32英寸以上的液晶屏,中國電視整機企業全部依賴進口。京東方的8.5代線投產后,將能夠生產從1.7英寸的手機屏到55英寸的電視液晶屏的全系列產品,中國面板業缺芯少屏幕的局面將得以緩解。
除了京東方8.5代線本月即將投產,由TCL集團與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各持股50%的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于2010年1月16日正式動工,預計今年8月投產運營,至今年底實現量產,該項目設計產能為月加工玻璃基板10萬張,年產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以及55英寸液晶電視模組約1400萬塊。
同時,5月31日,三星與TCL交叉持股的蘇州7.5代線項目也開始動工,計劃在2012年8月竣工,2013年1月投產。投產后每月產能為玻璃基板10萬片,生產40英寸以上的大型電視面板。從此,國內32英寸以上面板全部依靠進口的局面將被改寫。
中國制造的首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將正式投產,以及相繼投產的面板生產線均被國內相關產業寄予厚望,被公認此舉是緩解下游整機企業長年“缺芯少屏”困境的突破口。
奧維咨詢(AVC)認為,“中國造”高世代線對國內廠商的影響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單純面板產業很難帶來高額利潤。從降低成本的角度看,的確能讓國內的整機廠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一旦國內外企業的面板產能集中釋放,產能過剩隱憂將會凸現,單純的想從面板上獲取較高的利潤或不現實。
2.面板市場競爭格局短期內不會出現大的變化。近年來,國內頻頻出現面板生產線的自主品牌,但無論是7.5還是8.5代面板生產線涉及的均只是產業鏈中的一部分,而三星和LG等企業在國內外擁有多條高世代線,同時擁有從原材料到整機近乎完整的產業鏈,從歷史數據看,這兩家企業生產的面板占全球市場總量的40%。奧維咨詢(AVC)認為,中國制造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只能說是在顯示行業出現了跨時代的進步,但還不足以改變整個面板行業的市場格局,短期內此格局不會出現大的改變,三星和LG在面板行業市場份額會出現份額下降的態勢,但短期內仍將掌握著較強的話語權。
3. 中國面板廠撼動面板供應鏈。在供應鏈配套方面,華星光電已經和世界三大液晶面板顯示器基板玻璃廠商之一的日本旭硝子株式會社簽署合作備忘錄,該公司將在華星光電廠區旁建設玻璃工廠,所生產的玻璃基板專供華星光電項目,確保足量提供基板玻璃等上游材料。奧維咨詢(AVC)認為,隨著各大面板廠在中國大陸陸續投入量產,其上游原材料廠商也將會緊隨其后落戶中國,面板供應鏈將會逐步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