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農村人口為7.45億,占全國人口的57%。但是長期以來,農村安防采用的還是“巡視基本靠走,防范基本靠狗,報警基本靠吼”的落后防范方式,對于安防產品的應用幾乎呈空白狀態。隨著農村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發展進步,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復雜多變,以前的防范方式已經遠遠不適合形勢需要,農村迫切需要一種新型治安防范手段來保護生命財產安全。
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改觀,對其自身安防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從現階段來看,我國農村地區安防建設還比較落后,發展不平衡,大多數地區幾乎還是安防的盲區。但隨著黨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部署和實施,農村安全建設便被提上了各地政府的議事日程。這對于安防企業來說,無疑是創造出了新的市場空間。農村安防市場雖然廣闊,但它并不是城市模式的簡單移植和延續,它有著自身的特點,需要安防企業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科技創安的觸角正在向廣大農村地區延伸
隨著農村大批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農村出現“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現象,給農村治安帶來巨大壓力。要掌控農村治安局勢,依靠單一的警力和傳統手段已很難奏效,必須借助技防手段,建立以技術防范為主導的綜合防范體系,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平安農村”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相對于城市,農村技防系統比較單一,功能也不是很強大,但同樣需要管好、用好。因此,強化和提高農村技防應用水平,十分必要。其中,不少省份因地制宜,在農村技防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河南:統籌兼顧,城鄉共織平安網
河南省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村技防建設更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城鄉技防建設的“中原模式”獨具特色。據了解,近年河南各地公安機關統籌兼顧,在開展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的同時,堅持農村技防建設同步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河南省在開展農村技防建設過程中,由于受經濟條件制約,再加上思想觀念原因,不少農民群眾購買幾十元、幾百元的技防產品都要遲疑、觀望。公安機關一方面始終堅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搞強行攤派、不搞一刀切的原則,將技防的安裝權交給群眾,增強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積極采取“政府補貼、社會集資、企業捐助”等方式,拓寬資金渠道,努力籌措資金,補貼群眾。不少地方還靈活采用“市縣鄉村按比例補貼、群眾適當出資”、“政府專款先期墊付”、“先行試用、見效后再付款”等多種措施,較好地解決了建設資金問題,打消了群眾的疑慮,減輕了群眾負擔,也為技防建設工作的開展破除了瓶頸。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全省累計投入5.5億元,相繼完成了15個省轄市公安局監控平臺、94個縣(市)和40個區監控平臺、243個城市派出所、62個農村派出所監控平臺,共建設前端監控點20余萬個(含社會單位自建),覆蓋全省大部分縣級以上城市的重點單位(部位)、人口密集地段、案件高發地段、商貿繁華地段、居民小區等重點區域,技防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河南全省農村鄉鎮90%的重點單位、超過80%的村、60%的農戶實現了技防覆
安徽:農村技防與新農村建設同步
安徽結合本省農村地區的特點和治安需要,試點先行。農村技防建設中,各試點單位要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任務:首先是推進技術防范村級覆蓋,在農戶住宅安裝使用緊急按鈕、“十戶(或多戶)聯防”等技防設施,實現小范圍組網或現場報警;其次是對農村地區90%以上的電力、水利、通信、油氣管線、重要物質儲存庫等基礎設施安裝以防盜報警為主、視頻監控為輔的技防系統;再次就是在城郊結合部、鄉鎮商業區、案件高發區、重要交通路口等建設技防報警網絡和視頻監控系統。
由于農村經濟水平有限,大量安裝視頻監控系統是不現實的,普及安裝價格相對低廉的聯網報警器很受農戶歡迎。同時,由于農村基層鄉鎮派出所管轄范圍大,警力有限,即便大面積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由于受警力和交通條件等限制,一旦出現警情,也無法及時處警,讓犯罪分子逃之夭夭。基于此,安徽在農村開展“十戶聯防”,實現村民聯防自助,不失為眼下農村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建設的有效捷徑。
通過開展試點,安徽省探索出建立農村技防工作的機制和模式,積極穩步推進農村技防工作,將科技創安的觸角延伸到農村地區,在廣大農村建立起以報警聯網為主、監控為輔的安全技術防范體系,讓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成果惠及廣大農民,從而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做出貢獻。
陜西:2012年全省三級聯動全覆蓋
截止到2010年,陜西省累計投入技防建設資金達7億多元,安裝監控探頭8萬多個,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有100多個行政村安裝了監控探頭,有3300多個行政村、約75萬農戶安裝了警鈴,農村技防工作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從2009年全省公眾安全感調查情況看,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連續8年保持上升勢頭。陜西省已經提出,到2012年全省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互控,有效發揮整體聯動作用。
安防企業進軍新農村,抓住時機成關鍵
其實一直以來,農村市場都不乏安防企業的關注。早在十年前,國內就有一些防盜報警器廠家開始推廣這一市場,并開發出適合農村的技防產品,比如小型報警器、無線呼叫產品等等。不過,整體來看,我國農村安防產品的應用目前還是比較初級,技術防范水平還比較低。主要是以防盜報警產品和系統為主,輔助部分視頻監控系統的應用。農村安防主要的防范區域是農民院落及周邊,村莊主要通道及重要出入口,重點在防盜、防竊、防火等方面。
如今很多安防企業都瞄準農村這塊大蛋糕,都希望在未來農村市場大戰中占據大優勢。對于防盜報警企業來說,目前完全針對農村特點進行運作的防盜報警產品還是較少。因此,這對現在的中小防盜報警廠商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但需重點考慮的是何時進入以及如何進入的問題。總而言之,不管是報警還是監控企業,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考慮農村市場的特點,應該在什么樣的時機下如何進入這個新興市場。
幾年前很多安防企業看好農村市場,但最終都無功而返。這也給準備進軍農村市場的安防企業一些思考,為何在城市商戰中游刃有余的企業一旦進軍農村市場,就總是折戟沉沙,不能繼續發揮其自身的優勢?由此可見,農村市場并不是城市模式的簡單移植和延續,它有著自身的特點,需要安防企業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3111”平安城市建設工程在國內的廣泛開展,不僅推動了我國安防行業在技術水平方面向著“數字化、網絡化、平臺化”方向更好更快地發展,也給眾多的國內外安防企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隨著“平安城市”工程建設的逐步深入,“平安農村”的建設也已提上了議事日程,這也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于是,眾多企業又開始把目光投向了這片“藍海”。但是農村安防市場的特征不同于城市,企業在對農村安防市場把握上,還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農民安防意識弱,對科技型產品的接受度低,消費能力不夠,把農村當作傾銷低端產品的市場,甚至存在以次充好謀取利潤的情況。
多模式解決方案為“平安農村”建設量體裁衣
由于我國農村地域廣大,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即便同一地區城市近郊和偏遠農村的農民收入差異也較大,因此對于安防產品的消費結構和消費觀念也有很大的差別。比如北方和西部地區,對功能要求相對簡單,比較重視性能的穩定、價格的低廉,并非常強調產品的實用價值,因此價格低廉、功能操作簡單的家庭報警器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而東南沿海地區經濟條件好,安防需求更高一些,除了報警功能以外還要聯動視頻圖像,往往是政府或相關職能部門牽頭,統一安裝視頻聯網監控報警系統并成立監控中心,將安防監控系統納入到當地基礎建設的管理體系當中去。有的地區甚至將監控攝像機所拍攝到的鄉村風景作為一種旅游資源上傳到互聯網上,為招商引資貢獻力量。
因此,針對各地農村實際,農村技防建也需要企業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在這方面,天地偉業針對各地農村實際,推出了不同層級類別的解決方案,讓用戶可以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或方案。
以公共區域視頻監控報警為主的綜合管理平臺方案
在國內很多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和城鎮的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平安農村”建設的需求也更接近于“平安城市”的標準。主要應用范圍包括村莊通道等重要出入口,機關單位、學校、商鋪餐館等重要場所,村民院落及周邊,防范重點是防盜、防火及求助(老人、小孩)等。因此在方案選擇上可參考目前應用比較成熟的平安城市解決方案,根據現場實際環境又可大致分為模擬接入方式的模數混合型、數字接入方式的全數字型以及綜合接入方式的模數混合型三種模式。
以家庭網絡視頻監控報警為主的平臺方案
部分在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新建的農村居民小區,社區網絡條件甚至優于很多城市地區,農民對家庭防盜、防火的安全防范意識要求較高,但工業用的監控攝像機明顯不適用于在家庭環境中安裝。
以報警功能為主的網絡報警平臺方案
針對部分不需要獲取視頻圖像,但對報警聯網要求比較高的農村地區,天地偉業公司提供了網絡報警主機和網絡報警平臺方案。
結束語
農村固然是安防行業的一個大市場,但發展起來還是較為困難。安防產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費品,目前老百姓對安防產品的認識不夠、接受度較低。再者受消費水平的影響,很多人都還不愿意主動花錢購買。因此。農村安防市場的發展,更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與資金支持。如政府大力引導安防企業進軍農村市場,安防企業也能夠生產出更適合的產品,如果再加上政府能夠以資金補貼的方式扶持農村安防市場,那么農村安防工作會開展的更加順利,安防企業才會更加快速地進入農村市場。
雖然農村和城市各方面差異導致對產品的特點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各個企業都在不斷進行摸索,力圖推出更適合農村市場特點、更具有農村安防應用針對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盡快在“平安農村”建設中占領一片市場。另外,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相關政府機關和管理部門對“平安農村”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農村安防市場的需求也會越來越豐富,為廣大安防企業提供一展身手的好機會,所以廣大安防企業也不必一味采用低價戰略,把“平安農村”建設演變成傾銷低端產品的大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