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繼聯想宣布進軍智能電視領域并對外展示其首款智能電視產品ideaTV后,聯想的智能電視部門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據消息人士透露,聯想為快速準確的在該領域站穩,從三星、康佳、海信、京東方等多家電視整機企業及上游企業挖來了大批有經驗的工作者,占該部門總人數的80%以上。
智能電視是繼3D電視之后彩電業的又一熱詞,聯想的加入更是讓該領域掀起一波不小的浪潮,聯想做電視能不能成功一時成為行業分析人士熱議的焦點。
有業內人士表示,聯想現有終端包括PC產品、通訊產品、Pad產品,Smart TV和樂云,在云平臺的基礎上產品的技術和硬件對于聯想已不是難題。但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微博)則認為,在內容和應用程序上的優勢還遠遠不夠,渠道、技術、消費者等都是影響彩電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未來彩電業的發展是綜合實力的體現,IT企業在彩電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禁要問,聯想何時開始決定走這條路?這條路又是否會一帆風順?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研究總監彭煜向騰訊家電透露,聯想在2007年就曾想做電視,當時曾與中怡康合作調研了解相關細節,且有了一些初步的“動作”,比如接觸了一些電視企業有經驗的管理者,希望能把他們挖來為聯想的電視業務部門服務,“挖人在聯想確定多元化路線之初就已經開始實施,當時甚至已經到了面談的階段,但最終在多元化和國際化兩條道路上,聯想選擇了國際化,挖人也隨即中止。”
隨著科技的進步,彩電業的更新換代近年來尤為頻繁,四年后當聯想再次撿起電視業務時,為了快速而又穩健的走好這一步,“挖墻腳”這一捷徑也再次開展起來。經騰訊家電確認,原三星電子中國總部彩電營銷總監李瑛、康佳多媒體營銷事業部韓文卓等已在聯想任職,李瑛半開玩笑的說“工資當然比之前高很多”。
據李瑛介紹,負責聯想智能電視的部門是數字家庭事業部,目前其擔任的職務是產品市場總監,主要負責產品規劃等業務,李瑛表示,現階段做產品規劃的人員安排基本完成,下一步將重點發展一批工程師、技術人員進來。
韓文卓向騰訊家電證實聯想確實在2007年就有做電視的規劃,“但由于當時條件不成熟放棄了”。韓文卓還透露,除了三星、康佳外,聯想還從海信、京東方等眾多企業挖來一批人,現階段部門還處在發展初期,人員規模大約80-90人,其中80%以上是從電視企業挖來的,將來隨著部門的擴大還會繼續吸納研發及市場人員。
針對聯想進軍電視領域是否被看好的話題,騰訊家電在“問診家電”微博欄目中發起了調查,有業內人士認為,IT廠商涉足彩電業依仗的是已經相對穩定的原有的銷售網絡,很容易切入市場,但要同已經在彩電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老彩電品牌來說競爭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消費電子產業觀察家梁振鵬也指出,惠普、戴爾、優派、宏碁、冠捷、清華同方等IT巨頭都此前都推出過自有品牌液晶電視,但如今都已偃旗息鼓,因此對聯想電視的未來也表示擔心,“彩電和PC在生產、研發、設計、原材料采購、渠道、推廣思路和消費者定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聯想把PC做成中國老大,不代表就能把彩電業玩得轉。”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兩年前聯想做電視尚存變數,而今則不同,首先電視企業普遍疲軟,給了IT、通信企業進入機會,其次產品融合,尤其是系統平臺的融合貫通給了IT、通信企業將應用、內容順利平移的渠道。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智能電視是未來電視的發展趨勢,IT企業的加入,或將促進整個彩電市場智能技術標準的發展,同時也將傳統彩電企業推到了智能電視成與敗的風口浪尖上。“智能電視領域無論是傳統彩電企業還是IT廠商,機會都是均等的,關鍵在于誰能制造出真正契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優質的產品,完善的服務,對市場的正確判斷等等,具備這些要素,都可以在彩電業大放異彩。”
目前電視已經不僅僅只是收看節目的工具,“泛電視化”、“IT化”浪潮正向彩電業襲來,隨著IT廠商的加入,將會使本來就競爭激烈的智能電視行業的競爭加劇。陸刃波稱,“IT廠商涉足智能電視行業或許能夠突破一些行業發展的壁壘。”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與非智能電視不同,智能電視的“智能”部分恰恰是IT企業優勢。市場調查證實,消費者更看好IT企業推出的智能電視。“聯想做智能電視,須拿出蘋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