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電子和LGD同時宣布將在明年年初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覽會(CES)上推出55英寸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電視,并計劃在2012年啟動8.5代生產線用于大尺寸OLED面板的生產,這似乎宣告OLED時代已經來臨。為了在新一代顯示技術競爭中贏得話語權,日立、索尼和東芝成立合資公司致力于AMOLED高階技術的研發,中國企業也不斷加快OLED產業布局。在競爭日趨“火熱”的OLED市場,專家建議“冷靜”對待,先在液晶領域贏得話語權,待克服產能和技術問題之后,再著力布局大尺寸OLED。
韓企戰略“卡位”
在平板顯示時代引領技術趨勢的韓企還想做新型顯示技術時代的領導者。近日,三星電子和LGD同時宣布將在2012年投入使用8.5代OLED面板生產線,用于切割46英寸、55英寸等大尺寸OLED面板,欲將使用領域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延伸到電視。
中怡康黑電研究總監彭顯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明年CES上展示出的55英寸OLED電視將對市場起到較大的引領作用,這會促進OLED技術的完善并縮短其進入商用市場的時間,未來大尺寸OLED面板競爭將更為激烈。
事實上,2010年年底,三星電子旗下的三星移動顯示器公司(SMD)就將AMOLED導入智能手機上,并且在三星與HTC手機上相繼使用。今年第二季度,SMD5.5代OLED生產線實現量產,正在建設的OLED8.5代生產線最快明年就可投產。
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市場上,三星的“同胞兄弟”LGD從不示弱,在OLED的布局上更是如此。據了解,LGD大規模投資的OLED8.5代生產線也提前至2012年投產,待量產后月產能可達6萬片。
DisplaySearch市場研究總監張兵說:“TFT產業已經非常成熟,像三星和LGD這樣的企業必須推出具有革命性產品,才能提高彩電的平均價格,獲取利潤。在大尺寸OLED技術方面,目前韓國三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55英寸彩電用OLED屏可在2013年或2014年實現量產,LGD跟進。至于中國和日本能否在大尺寸OLED方面有所作為,還得看以后技術發展和布局情況。”
三星彩電營銷部部長李明旭向記者透露,三星或于2012下半年到2013年推出OLED電視產品。但是在他看來,OLED電視若想真正普及,仍需一段時間。
中日各自抱團迎戰
與日益強勢的韓企相比,日本電子企業近年來日漸式微。2007年索尼正式銷售OLED電視,但是去年卻悄然停止。事實上索尼不但沒有退出OLED顯示技術的研發,反而與日立、東芝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致力于LTPS及AMOLED兩大高階面板技術的研發,想憑借索尼在AMOLED面板領域積累的技術和專利,有所作為。
此外,住友化學明年年初推出的OLED新材料,年產值預計達到400萬片~500萬片,可大幅降低大尺寸OLED電視的生產成本。
由于對AMOLED的前景看好,彩虹、維信諾、虹視等企業都對OLED產業進行積極規劃,并在今年6月由19家骨干企業正式成立中國OLED產業聯盟,中國大陸逐漸成為OLED投資最火熱的地方。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告訴記者,京東方在AMOLED等前瞻性顯示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技術研發和儲備,并推進高世代線的布局,目前京東方在內蒙古建設了國內先進的5.5代AMOLED生產線。
近日,國內首款7.6英寸AMOLED全彩顯示屏研制成功,這是目前國內尺寸最大的AMOLED顯示屏。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顧問萬博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維信諾計劃在2012年投資建設一條面向3英寸~20英寸顯示屏的AMOLED生產線,5年內將建設一條可生產30英寸以上電視產品的AMOLED生產線。”
此外,中國臺灣面板企業雖然沒有中國大陸投資積極,但是在OLED領域有很多技術儲備。友達在32英寸的FULLHDRGBOLED電視上已經展現出較好的技術能力,奇美目前的3.5代OLED生產線,也將逐步擴增產能。
中國企業“梯度”布局
全球面板企業都在加速布局OLED,欲借助新技術占據戰略高地,這是否意味著OLED電視市場會提前拉開競爭序幕呢?
張兵認為,OLED電視普及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雖然三星和LGD明年即將推出55英寸的OLED電視,但是OLED從技術成熟到實現有效供應,再到量產是要一個過程的,當量產提升、成本下降后,OLED電視才能真正普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TCL、長虹等國內彩電企業雖然還沒有OLED電視,但是相關技術的研發已經在進行。
長虹企劃部部長兼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告訴記者:“目前全球OLED技術尚不成熟,還存在藍色、發光效率、成本高和使用壽命低等問題,若想大規模商用仍需要解決很多問題。長虹虹視在技術上持續研發和跟進,甚至已有樣機。”
“OLED表現出很大的潛力,可能是未來彩電發展的趨勢,但是目前OLED技術還沒有在電視上取代LCD的必然理由。OLED主要在色彩、功耗、視角、響應速度等方面領先LCD,但是差距并不大。OLED電視要想取代LCD,必須在成本上迅速下降,達到與LCD相當的水平才有可能普及。”康佳集團全球多媒體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儀海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近年來,雖然我國OLED技術有所突破,但仍然集中在中小尺寸的研發,對于中國大陸而言,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8.5代線投產和中電熊貓10代線的建設提上日程,大陸高世代液晶面板更具有優勢。
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華說:“日韓如此快速推出OLED電視是一種宣傳手段,事實上三星5年前就已經做出了65英寸的OLED電視產品。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不應該盲從布局大尺寸OLED,要有梯度,長久布局,建議在5年內專注于中小尺寸OLED的研發,待技術成熟后再推廣大尺寸產品。”
在谷至華看來,液晶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10年內沒有比液晶更好的技術了。5年內,液晶技術將會有很大的突破,例如40英寸電視的功耗可降低到100千瓦時以下。所以目前我國首先要做大TFT產業,在液晶領域獲得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