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關上一扇門,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用此話來形容電視領域的處境雖不是很恰當,但卻恰好表明了電視市場當前的現狀。不得不說,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全球電視機市場需求大幅下滑,價格競爭異常激烈導致傳統電視廠商叫苦不迭,就在眾廠商尋求轉型之機以止損時,智能電視似乎成了電視市場的新希望。
猶如云計算炙手可熱一般,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云電視概念大行其道。三星、創維等國內外傳統電視廠商顯然不會輕易放棄這一難得的機會,市場上已然充斥著參差不齊的云電視產品。但值得一提的是,傳統IT大佬亦未能避俗地紛紛涉足電視市場,一時間,智能電視領域成了大家爭搶的“香餑餑”。
IT商業新聞網獲悉,繼聯想宣布進軍電視領域以實現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和智能電視四屏終端與樂云服務融合之后,惠普也來湊熱鬧。惠普表示,印度個人系統集團正在班加羅爾的研發中心開發一款機頂盒,除了常規的電影和音樂功能外,將產品將具備安全警報、電子郵件和信息功能。目前這種機頂盒已經在測試過程中,再過幾個月,惠普計劃在全球上市銷售。
保留PC、開源WebOS,繼推翻前CEO李艾科一系列作戰策略之后,這是新CEO惠特曼上任以來又一新舉措。然而,毫無電視經驗積累的惠普此次能否凱旋而歸?Google TV、Apple TV機頂盒上市后一直不溫不火,惠普能否打破這一僵局引發包括傳統電視廠商、新晉IT大佬在內的電視領域的重新大洗牌?
惠普推智能電視缺內容支撐 惠特曼提升硬件戰略遇阻
先行者使然:IT大佬挺進電視市場是鋌而走險
懷揣著美好愿景興高采烈跨進電視領域的門檻,幾經辛苦努力后或失望而歸,或原地不動。這便是對IT企業涉足電視領域后的真實寫照。可以說,目前為止,包括谷歌、蘋果在內的眾IT大佬無一幸免。
去年5月份,谷歌聯合英特爾、索尼、羅技等廠商推出了Google TV,但該產品的市場反響未達預期,在對谷歌電視進行初步評估后,人們發現這個平臺的接口不一致并且不穩定,很難吸引用戶。此外,Google TV剛推出后不久,就遭到美國三大電視巨頭的相繼封殺,而谷歌對自己在電視機業務的市場份額情況一直避而不談。
直到此前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內分析認為,如果谷歌能順利把Google TV與摩托羅拉機頂盒整合到一起,媒體內容將進入Android生態系統。但無論如何,即使摩托羅拉-谷歌電視機頂盒成功上市,消費者也不可能用它來收看付費電視供應商通常提供的那些電視節目,因為付費電視供應商寧可使用自己的機頂盒。
蘋果互聯網電視更是吊足了人們的胃口,其曾經推出的Apple TV機頂盒產品銷量一直不佳,可謂是喬布斯在位時少數幾款令人失望的產品之一。喬布斯生前曾表示,有線電視公司的做法完全扼殺了創新機會,在能夠免費獲得機頂盒的情況下,沒有人愿意花錢。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記者采訪時表示,IT企業進入電視行業,運營模式、產品定位、渠道開拓等方面完全與IT不同,失敗可能性極高。事實上,至今沒有成功先例。
梁振鵬稱,惠普、戴爾、優派、宏碁、明基、冠捷、清華同方、神舟、七喜等IT企業都推出過自有品牌液晶電視,但是,他們在彩電市場不是遭遇慘敗而偃旗息鼓,就是半死不活地勉強維持。回顧歷史,從來沒有一個IT企業推出的液晶電視能進入中國市場前十強。
惠普踏足電視領域 商業模式是難題
可以理解,智能電視大熱之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插一腳再說,畢竟,占領先機比較重要。惠普此次闖進電視領域也是出于如此考量?
資深無線產品國際論壇發言人田鋒告訴IT商業新聞網,不得不承認,惠普此舉是一件有眼見的事,eBay出身的惠特曼欲利用渠道方面的經驗結合惠普硬件研發、生產優勢,搭建相關的內容平臺。但無論如何,從目前來看,在這一時刻看不到惠普特別亮眼的東西。
在梁振鵬看來,蘋果計劃在2012年之內推出的智能電視(iTV)計劃采用與iPhone、iPad一樣的iOS操作系統,讓蘋果內容下載商店提供的豐富影視資源能夠在三者之間共享。不過,這種模式在中國很難賺到錢,因為購買彩電的中國消費者主要是一次性的消費(為硬件支付費用),使用免費、盜版的內容和軟件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消費方式。
業內分析認為,沒有更多積淀、沒有更多優勢,惠普進入電視領域,碰到的尷尬和蘋果、聯想一樣,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如梁振鵬所言,惠普近年來在個人消費電子業務上的發展戰略總是搖擺不定,以惠普目前的心態和戰略,它進入彩電行業失敗的可能性要遠高于蘋果和聯想。
“蘋果尚且有App store、iTunes等平臺提供書籍、視頻等資源,于惠普而言,內容提供和整合銷售毫無優勢可言,需要通過與第三方合作,這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困局。”田鋒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