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彩電為何全面出彩
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鋒表示,6月份以后上游面板持續供過于求,面板價格持續走低,為國內彩電企業的市場運作留出了一定的價格操作空間。此外,在上半年業績壓力下,彩電企業在第三季度開始不計成本的促銷,對終端銷售產生直接的拉動作用,廠商更是在傳統促銷手段的基礎上,大量采用了內購、團購等新型的促銷模式,對銷量的增長效果明顯。他還表示,與過去兩年不同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彩電市場的銷售增長來源,主要來自城市市場。
創維副總裁楊東文表示,從今年7月開始,全球液晶面板行業的行業性衰退加上全球經濟情勢的不景氣,讓外資平板的日子確實不好過。以往外資平板巨頭是以上游面板的巨額利潤來彌補終端產品銷售出現的虧損,如今其上游面板有可能出現虧損,其終端的產品的銷售肯定勢必要受到大的影響。
據記者了解到,在液晶面板方面,自去年以來,液晶面板產業打破多年來形成的供求周期,已連續11個月處于降價通道,多家液晶面板制造企業陷入虧損,紛紛減產保價。
韓國面板商LGDisplay第三季財報顯示,連續虧損的態勢已經持續了4個季度,2011年第三季度單季虧損達6億美元;
臺灣面板商奇美電9月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約1100萬片,較8月減少約7%,9月合并營收為414億元,比8月減少1.3%,較去年同期減少9%,第三季度單季大虧160億元新臺幣;
友達光電第三季度大虧近158億元新臺幣,創下歷史新高;前三季虧損近405億元新臺幣,每股大虧近4.6元……若累加奇美、友達以及華映和彩晶的虧損,今年臺灣面板廠合計虧損將可達1200億至1300億元新臺幣,如果此數額成為現實,那么將一舉刷新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創下的記錄,成為臺灣面板史上的最大虧損;而有 “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產商”之稱的三星電子,自2010年第四季度陷入虧損的境地起,時至今日也沒有脫身。
與此同時,從今年4月開始,國產品牌借助智能電視這波浪潮再加上更深層次的渠道體系,終于在第三季度收到了效果,在傳統銷售旺季金九銀十的推動下,國內彩電市場的銷量被激發出來,創維、TCL、海信、長虹等國產彩電巨頭都在第三季度實現了業績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