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速度全球有目共睹,已從“世界工廠”的角色轉變成“世界市場”,加上平板顯示產業已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因而釋出諸多優惠的雙重利多,不僅政府與陸資面板廠積極自主興建高世代產線,連日、韓、臺灣的LCD面板業者也搶先與當地政府合作建立高世代前段制程面板生產據點。可預期中國大陸未來將成為LCD面板投資金額最高的地區,也是引爆LCD設備廠商競爭的主戰場。
其實臺灣LCD設備業者早在1994年起就跟隨臺灣主要面板業者的后段模塊廠進駐中國大陸,2004年之后廠商家數快速增加,2008~2009年間新增家數約占總家數的二成。在布局地點方面,大部分集中在上海、蘇州、昆山、深圳、天津與廣州等地,也就是與鄰近客戶(面板廠)形成面板聚落。公司類型則多為供應自動化倉儲之整廠自動化系統廠為主。
臺灣LCD設備產業的主要優勢在于臺灣長期在精密機械領域深耕,因此在精密機械制造與特殊加工技術的維修服務能力已漸漸能符合臺灣面板廠商的需求,再加上臺灣的精密機械產業供應鏈接構相當完整,且廠商配合度及應變彈性大,交貨效率高;相對于歐美及日本等國,臺灣在精密工業的制造成本較低,對于降價壓力沉重的面板廠來說,本土設備在價格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目前臺灣設備業者的客戶仍舊以臺灣面板廠為主,因此在地緣便利與溝通服務部份較國外競爭者占有優勢。
機會方面,臺灣面板廠商因應產品售價快速下滑與產品生命周期大幅縮短的營運壓力,積極進行供應鏈的垂直與水平整合,制程設備方面的策略便是扶植本土設備業者協同開發;同時國外設備廠如日本,為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也漸釋出零組件與系統組裝委外代工的商機。
劣勢方面,臺灣設備業者多為中小企業,研發資源與人才的素質不及國外設備廠;臺灣設備在測試、驗證制度尚未完整建立,因此設備的精準度與面板廠商的需求仍有落差;目前面板設備世代交替速度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對于缺乏核心技術基礎的臺灣設備業者來說,開發風險遠比已有基礎的國外競爭者還高。此外,面板業者與設備業者間的交易模式與資金融通管道不利設備業的發展。
美國與日本仍為技術領先者,具品牌優勢與銷售實績,阻礙臺灣廠商拓展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占有率,而且韓國設備業者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因此臺灣設備業者仍將營銷主力放在臺灣市場,不利于海外市場的經營。中國大陸與韓國藉由內需市場扶植產業供應鏈,技術發展迅速藉產業聚落成形。
《平顯時代》2011年11月,第86期,歡迎廣大客戶踴躍訂閱、投稿、投放廣告,謝謝您對本期雜志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