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作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醫生救死扶傷的公共場所,本該為一個安全、安靜的場所。但事實卻相反,難免成為治安刑事案件復雜的死角。
衛生部關于醫患糾紛而引起的暴力事件的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全國醫療暴力事件共發生10248件,到2010年陡增至17243件。據調查,有70%以上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事件;60%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死后家屬在醫院內擺花圈、拉橫幅、設靈堂等情況,其中的43.68%有暴力傾向或發展成暴力事件;96%的受訪醫生表示其所在醫院發生過醫療暴力事件,公安機關備案的有關醫院的其他治安刑事案件、盜竊案件更是數不勝數,這些犯罪事件嚴重干擾了醫院正常工作,影響醫生正常診療活動。直接損害了醫護人員、其他病人的合法權益,不但給醫院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是一個地區穩定的重大隱患。
醫院作為一個特殊場所,絕大多數正規醫院實行全年24小時的全天候醫療服務,醫院內部各種昂貴儀器設備財物眾多,再加上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眾多,加上患者及其家屬人員聚集,人員流動性大,再加上醫院周邊環境、人員復雜,醫院缺乏系統正規的安全防范系統,人員防范、技術防范不到位。導致醫院盜竊案件、刑事案件頻發,治安形勢嚴峻。尤以醫患糾紛引起的醫療暴力事件最為嚴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中國醫師協會今年對北京、廣東等11省市近6000余位醫師進行執業狀況調查的問卷顯示,近80%醫師不希望子女從醫,大約49%的醫療工作人員對當前工作執業環境不滿意,滿意率僅19%,很多醫生對執業環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是恐懼。
不少網友認為,醫療暴力事件頻發,是醫療體系內長期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等一系列問題集中爆發的結果。
剖析醫療衛生體系改革深層次的矛盾不是本篇文章的主題內容,而我們主要討論如何從安全防范方面加強平安醫院建設。衛生部、公安部早在2001年就發布公告,嚴禁在醫療機構內尋釁滋事,杜絕故意損壞醫療機構公私財物,侮辱、威脅、恐嚇、毆打醫務人員等擾亂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的行為。
大部分醫院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由于在資金投入上有限,沒有專業的保安隊伍,再加上在保安人員招聘和管理上的不到位,造成醫院內部保安人員崗位責任心不強,素質參差不齊,很難真正起到維護醫院的醫療秩序和治安防控作用。
另外,在技術防范層面上受限于資金問題,很多醫院仍沿用傳統模擬監控系統,每個科室、每棟樓視頻監控報警系統都是獨立的,既沒有建立系統的報警服務平臺,又不能和當地公安機關建立報警聯動機制,信息不暢導致醫院安全防范不到位,更影響數字化平安醫院的建立。
因此,亟需建立有效、完善的“平安醫院”工程。
首先地方政府帶頭建立公安、衛生等多部門聯動機制打擊暴力襲醫行為,把處置醫療暴力刑事事件納入政府維穩考核體系,對相應干部進行問責。
在人防上,醫院要和屬地公安部門建立聯系,建議由當地政府出資,屬地派出所接管并整合保安力量,結合實際對醫院治安崗位重新調整,使治安巡邏無盲點,同時在醫院各出入口設置探視出入關卡,加強醫院內部治安巡邏,日常工作中對可疑人員進行必要的盤問及盤查,變被動為主動,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盤踞在醫院周邊使用非法手段強迫交易的“醫托”和詐騙行為。
在技防建設上,醫院要加大投入,建立系統化視頻監控報警體系,實現醫院監控全覆蓋。
修繕和擴充監控系統,增大監控的輻射面,掃除治安盲點。醫院治安人員通過視頻監控,對全院治安狀況一目了然,對不法分子起到較大的震懾作用。另外減少醫院出入口,形成半封閉環境。對所有出入口加裝門禁系統,門禁系統同患者信息相匹配,防止不法分子冒充患者家屬進入醫院。對重要部位實施多重監控。
當前隨著網絡技術和視頻監控技術的發展,社會需求的增加。建設數字化醫院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數字化醫院是指醫院的全部業務流程和信息資源納入到數字化網絡中,實現統一平臺管理和資源共享,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醫院安防系統數字化也勢在必行。有相關專家提出“目前醫院對視頻監控不僅僅只是安防的需求,已提升到對醫院的管理、醫療、服務等應用問題,數字化醫院工程有助于醫院實現資源整合、流程優化,降低運行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加強平安醫院建設,不僅是醫院自身改善醫生護士醫療執業環境,減少治安事件和安全隱患的需要,也是落實以人為本,共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社會穩定和人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