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內,6大國產電視廠家相繼推出了自己的“云電視”。看得出,“云電視”欲以一種新品類的姿態面向市場,反對者認為是概念炒作,支持者認為是未來趨勢。若撇開定性的角度,“云電視”在一定程度上推廣了電視智能化的認知,更掀起了一場對于電視發展內驅力的思考:借助IT技術創造更多互動娛樂體驗,電視仍需腳踏實地進行創新與積累。
智能時代 不變大屏幕信仰
毫無疑問,“云電視”是目前電視市場的一個熱點,無論看好,抑或唱衰,媒體和專家們都給予了諸多關注,也給出了各種定義性的解釋。而各廠商都有自己的概念,海信提出云電視要“瘦終端,云后臺”,海爾認為內容應多屏共享和即需即供,康佳表示要創造“真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客戶終端”……
無論怎樣,這些“云電視”依然繼承了智能電視的內核:利用IT技術定制輕松、便捷的電視娛樂。由于目前APP應用在手機、平板上的應用體系相對完善,而電視APP應用還尚未成熟,因此,國內市場上的智能電視多數沿用了安卓手機平臺的智能應用。然而,電視終歸是電視,即便是倚重了IT技術,也仍然要符合電視的基本特征。業內多位專家曾表示,電視的大屏幕對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PP也應進行針對性的開發。
其實,在智能電視問世前,三星已經將電視的專屬應用平臺付諸實踐。2010年2月,三星推出了全球首個基于高清電視平臺的應用程序商店——Samsung Apps(三星應用商店),也是最大的應用程序商店。截至今年10月,Samsung Apps(三星應用商店)在全球范圍內能夠提供1000多款應用程序,其全球下載量也突破了1000萬次。
與此同時,在Android應用平臺之外,許多國產品牌亦開始了對電視應用平臺的專門研發和探索,海信推出了Hi TV-OS操作系統,康佳研發了OMI3.0系統,他們都在電視應用方面都開始進行研發和豐富。
家庭終端 最愛輕松分享
雖然電視和手機、電腦一樣,可以瀏覽網絡,也添加了各種應用程序,在某種程度上已然成為IT終端,但電視仍是不同于手機的家庭終端,它更注重分享。因此,電視APP的開發和平臺建設必然要圍繞這一核心特征去展開。
在APP應用方面,當然是互動性強、適合全家共同參與的種類更受歡迎。譬如,借助兒童教育類APP,家長就可以陪著寶寶一起玩耍,不僅省了高昂的早教學費,更加深了與寶寶之間的感情。目前,三星、海信、TCL等智能電視廠商均開發出了許多教育類的程序。譬如,三星Smart TV提供的電子故事書APP——貓和老鼠成了朋友,設置“讀給我聽”和“自己朗讀”兩個選項,前者會自動發聲、翻頁,在忙的時候替你給寶寶講故事;后者讓你在空閑時教寶寶朗讀,培養親子感情。每一頁書描述一個情節,畫面鮮活生動,語言通俗活潑,還有拼音注釋,很適合寶寶的早期教育。
在分享的基礎上,輕松操作也是電視APP的必然要求,畢竟,家是一個放松的港灣。三星智能電視(Smart TV)為你搭建了一個徹底放松的平臺。想看視頻,上海文廣的百視通提供海量的正版高清視頻隨你點播,《大武生》、《鋼的琴》等大片緊跟院線節奏,新片版權基本與互聯網同期,數千集TVB大劇幫你打發無聊時光,NBA籃球課堂則讓你菜鳥變達人;想玩小游戲,明星斗地主讓你在出牌、發牌間與“明星臉”斗智斗勇,自摸三國帶你與三國名將一起“搓麻”,更有省腦子的小游戲:貪吃蛇、打地鼠……
智能運營 “硬實力”不可忽視
當各種應用成為電視焦點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電視本身的硬件功能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事實上,智能應用對電視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電視的獨特優勢在于大屏幕的視覺效果,于是,畫質就成為電視最重要的“硬實力”。2011年,主打智能的三星智能電視(Smart TV)系列同樣擁有良好的畫質表現,其中多款新品均采用聞名業界的“黑水晶超清晰面板”,呈現出更鮮活的畫面和豐富的色彩,而全新的局域控光技術讓畫面更加細致、栩栩如生。在3D畫質方面,主動快門式3D技術帶來“全高清”的畫質享受,3D峰值控制算法則提供更完美的2D畫質和更有層次的3D景深。
相對電視固有的畫質優勢,在全新的智能時代,各種APP應用程序的下載、運行也對芯片的運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國內寬帶尚不夠“寬”的現狀中,電視自身的數據處理速度就更為重要。玩游戲,或者看高清大片的時候,“從容”的速度可能讓用戶陷于崩潰。而在這方面,三星電視具有很大的優勢。目前三星的芯片業務已十分成熟且實力強盛,在平板電視的芯片模組上實現了完全自主研發、生產,在DRAM芯片、NAND閃存芯片、移動通信芯片等領域相比英特爾要更勝一籌。
不可否認,智能電視仍在起步階段,概念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無論是提升應用軟實力,還是累計畫質等“硬實力”,務實前行、踏實創新才是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