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TCL控股的華星光電8.5代線宣布實現量產,距其8月8日開始投產,僅相隔兩個月時間。
在此之前,京東方8.5代液晶面板線也于9月27日實現量產。
長久以來,民族面板業一直面臨尷尬的境地—京東方獨撐大旗,卻一直陷入虧損。“巨大資金投入之下,加之面板項目本來就回收周期長,而競爭又分外激烈。除此之外,如今的面板價格又持續低迷。”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評述道。
今年,“民族面板獨苗”終于迎來同伴,并且值得玩味的是—華星光電和京東方雙雙實現了同世代線的量產,前后相隔僅半月。
民族面板雙星先后量產。自此,民族面板的春天是否已近在咫尺?
扎堆的“量產”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對華星光電可謂運作良久,寄望頗多。
2009年,華星光電由TCL集團和深超公司合資成立。這一項目的投資規模,達到驚人的245億元。在深圳歷史上,這也屬規模工業制造領域的最大項目。公司成立之后,李東生親自擔任董事長一職,主抓8.5代線項目。
2009年成立后,華星光電便開始招兵買馬。華星光電CEO賀成明表示,目前華星光電2295名員工中,來自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等的專業人員為192人。據記者了解,目前擔任副總裁一職的陳立宜便是2009年從奇美轉投而來,負責技術事宜。
2010年1月16日,華星光電8.5代線在深圳市光明新區正式開工;2011年8月8日,實現投產;兩個月后,宣布量產。在量產儀式現場,華星光電執行副總裁陳立宜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本月,華星光電只會產出幾千張玻璃基板,年底這一數字近2萬張,2012年年底將順利實現月產10萬片的目標。”
“用通俗比方來說,我國的面包店很多,制作很多面包,但是面粉卻一直很匱乏。”羅清啟說道,長期以來,面板制造業的孱弱一直阻礙了中國彩電制造商的發展,“TCL此舉欲圖建立垂直產業鏈體系。”
此前,京東方一直獨自撐起民族面板業的大旗,在面對日韓面板企業的競爭中,顯得分外孤獨。在今年,這種情況得到改變。
3月30日,中電熊貓的南京6代面板線宣布投產;8月,華星光電8 .5代面板線投產;京東方除去已經量產的8.5代線,位于合肥的6代線自去年10月量產以來,今年4月實現滿產。創維也在今年3月與臺灣晶圓、臺達電在廣州增城投資6億美元建立LED芯片外延片工廠。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有兩條8.5代線量產,另有三條高世代線計劃于2012年至2013年竣工投產。業界預計中國的面板產能占全球比重將從目前的約2.4%提高至約20%,因此也將今年視為中國面板業發展的重要一年。
作為后進者,我國面板項目從上馬、投產到量產,都顯得心情迫切。從6月底點火到9月27日量產,京東方僅用3個月就完成日韓面板一般都需要半年以上時間的“爬坡期”。“產品良品率已經達到85%。”京東方董秘張宇向記者介紹說:“現在僅是量產而已,尺寸以32寸 和36.5寸為主。明年上半年,京東方將實現滿產,屆時年生產可達2800萬—3000萬片的液晶模組。”
“技術更新的步伐如此之快。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必須要快速量產。”羅清啟認為,“日韓的高世代線不斷上馬,我國的面板企業在節奏上也要緊緊跟住。”
差不多同樣時間,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8.5代線雙雙量產,并且同為民族面板企業,不免讓外界對兩者進行比較。TCL本身即為彩電生產企業,為華星光電提供了出貨口,“今年,華星光電量產的2萬張玻璃基板,TCL自身就能全部消化。”TCL相關人士表示說。
張宇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語氣輕松。“去年,各廠家在我國制造約9000萬臺彩電,僅是國內銷售就達4000萬臺。市場空間廣闊,現在談及兩者之間的競爭還早。”并補充說,“兩者互有優勢。京東方是上下游的供應商,只負責供應屏。”
行業持續低迷
目前液晶面板行業態勢并不盡如人意。或許對于京東方和華星光電而言,這并不是個好時機。
自2010年5月開始,由于需求萎縮,全球液晶面板價格陷入新一輪下滑周期。友達、奇美、三星電子、LGD等面板巨頭從去年第四季起,盈利狀況便開始堪憂。友達光電副總裁彭雙浪曾向記者預測,“今年6月,價格便會上揚。”但低迷狀況至今未有起色。
“我相信低迷的時間越長,市場反而會迎來更大爆發。這一輪經濟危機的影響持續時間較長。作為后進者,我們在產業低迷時,需要完善基礎工作,才可抓住下一次機遇。”張宇預測說,“面板價格在明年4月份以后會有所改觀。”
當民族企業不斷邁入上游產業領域,建立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之時,OLED浪潮又漸有重建技術格局的意味。
OLED顯示技術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無需背光燈,采用更輕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具備可視角度大,色彩豐富和省電的特點。”羅清啟分析說。正因此,日韓液晶面板巨頭近年不斷加大對OLED的研發投入。今年5月到6月,三星連續宣布其 5.5代與 8代AM-OLED的生產線計劃。今年一季度,三星在3.5寸以上AM-OLED面板的市場占有率超過99%。
我國也在加緊對OLED的投入。創維集團三年前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研發OLED技術,該生產線還處于中試階段;TCL組建專門團隊跟蹤OLED最新技術,并擁有自己的實驗線;京東方8月底發布公告稱,已與鄂爾多斯(14.77,-0.37,-2.44%)市政府、東勝區政府以及北京國資委旗下的北京昊華能源(23.17,-0.18,-0.77%)公司簽署了第5.5代AM-OLED生產線。
若OLED技術迅速得到普及,產生的影響將又一次波及整個彩電業生態。但對OLED的市場和技術前景,各界尚有不同看法。
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OLED仍然存在很多技術瓶頸。“一,OLED技術目前還只是適用于小尺寸屏幕,在大尺寸上還存在技術障礙,尚需時日完成。二是就算OLED解決這一技術,但運用于電視,還要解決機身配套問題。”
對于投資偌大的華星光電來說,盈利風險固然存在。京東方便是在連年巨虧之后,被外界質疑其真正實力究竟幾何。而李東生卻好似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按照面板產業發展規律,華星光電8.5代線運營今明兩年恐有虧損。”在他看來,面板行業一直存在周期性盈利問題,華星光電的發展也只能跟著產業周期波動。
多位業內人士對此評述說,面板項目屬資金密集型產業,本身回收周期就長,一般長達5-6年之久。“在起初階段,虧損是正常情況。日韓面板企業也經過了這一時期。外界過于關注企業是否虧損,實際上應從長遠著想。”羅清啟如是說。
在逆市之下,無論是華星光電,還是已經連年虧損的京東方面對的情況都不妙。“在此情形之下,如何苦練內功,潛行修煉,才是大道。”一名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