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1年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公共安全博覽會越來越近,這是自大運會后深圳的又一次盛事。據消息,屆時將有來自全國各地以及美國、德國、加拿大、南非、韓國及臺灣展團的多個地區和國家的代表團前來參展。如此盛會,眾星云集,新技術亮相無可厚非。毫無疑問的,物聯網及云計算等新元素的引入將成為安防裝備制造及前尚開發的新亮點,有望讓安防也再次騰飛!
據業內專業表示,物聯網作為智能家居與安防產業之間的橋梁,其承載了更多的核心技術與科技理念。物物相連將兩個本沒有生命體的物件通過一種“介質”將他們相通,為人們提供更舒適的居家生活;而“云”時代的到來契合了“高清”監控的理念。由于圖像畫質高清晰必然在存儲時占用大量空間,云存儲則可以提供給你想象不到的空間。從警用到民用,從平安城市到三網融合,從高清監控到智能監控,有理由相信,云計算將在安防產業信息化中扮演愈發持重的角色。
云計算當前,什么都是浮云
一、標準當下,云計算與安全標準無關
據企業應用咨詢公司的首席分析師JoshGreenbaumGreenbaum表示,IT業界有大量的行業標準。舉例來說,諸如像SAS公司的交互關系管理(SASInteractionManagement)這樣的服務標準廣泛應用于IT安全和法規遵從和企業交互關系的管理。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交換式關系管理也將被轉移到云上。
同時,在針對云計算體系架構的安全模式和標準出臺以前,多數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損失就直接落在了IT 企業的肩上,而不是由云計算服務供應商來承擔。“Salesforce.coms和NetSuites都無法提供由標準化制度保障的風險管理機制,”Greenbaum補充說。
二、終端將不再成為應用發展障礙
在云計算的“理想國”中,你大可不必苦惱,手邊沒有電腦、iPad、智能手機也沒關系。我們已不需要刻意的電子設備,只要有WiFi,找到可以連接網絡、具有顯示功能的墻壁、窗戶或者茶杯,都可立刻獲取消息,并在“云端”完成工作。
在云計算的“理想國”中,終端將不再成為應用發展的障礙。隨著3G技術的發展和牌照的發放,網絡傳輸技術將得到極大提高,網絡不再是各種應用的瓶頸。同時,創新的云計算相關技術將使大量復雜的運算和分析在“云”上進行,用戶無需購買昂貴的PC或高端的手機等設備就可實現復雜的運算應用。云計算在網絡技術、計算技術和各種應用發展的基礎上將日益走入現實。云計算的模式將使個人不再受到應用軟件、儲存數據甚至硬件的限制,而讓無處不網絡變成了無處不電腦。如此一來,即使是處理十萬火急的業務決策也都盡在掌握中。
傳統對開放,云計算能消耗嗎?
然而,云計算的主要特性是開放的,對于傳統安防行業需要的保密性,云計算是否能夠完全消耗掉這塊蛋糕?
傳統的安防行業如視頻監控,它需要固定范圍內的安全監控、監控錄像資料的保密,不需要服務對象有任何的對外連接。可能要進行的系統集成的系統軟件非常有限,并且系統架構可能會受限于其它系統、系統擴容的需求有限。
所以,即使擁有了云計算強大的搜索、共享資源的能力,但從安防本身來考慮,云計算的這些功能并不適合相對封閉的傳統安防系統的要求。
舉例來說:在城市的道路監控系統中,由于涉及到安防監控的需求,系統被要求具有嚴格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且服務對象僅為警察和安保對象,除內部聯動以外不需要任何外部鏈接。在安全性上講,在建設平安城市的時候,主要有著兩種模式,一種是政府直接采購建設視頻監控設備和網絡,另一種就是承包給網絡設備承包商。但是出于安全的考慮,很多時候不推薦使用第二種模式。以此可以看出,安全對于視頻監控是重中之重。
其次在擴容性上,即使云計算服務于安防監控,然而監控安防站點的有限使得擴容性注定不會很大,所以如果將強大的云計算功能應用到安防上實在是大材小用。
最后,純粹的“云計算”應用,應該是不需要用戶再進行二次投資的。而對于傳統安防行業來說,前端圖像采集設備都需要重新構建、升級,而“云計算”不可能提供安防行業前端和終端設備,也就是說安防企業還需要投入前端設備改造與接入部分的投資,即使后臺可以依托類似“云計算”系統,但是這種模式從嚴格意義上說已經并非純粹的“云計算”應用。
總結
隨著云計算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前臺,包括安防在內的基于云計算的實用項目正在陸續實現產業化。云計算能否掀起安防行業的再次騰飛,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