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的測試(三):混響時間和低頻阻尼
下面,我們來看房間的混響時間。比設計的混響時間略短,已然非常滿意,畢竟設計和施工這中間不確定的因素太多。
混響時間測試
接下來我們看看房間的低頻阻尼特性。光是其它指標好,阻尼不良,同樣音質好不了。這里就要通過累積頻譜(瀑布)圖來了解。所謂累積頻譜,就是在原有的聲壓頻響圖上增加了一個時間軸(Z軸)。它所反應的是在輸入信號終止后一段時間內房間聲壓的變化即聲波信號衰減過程。
累積頻譜(瀑布)圖,比我自己的聽音室好太多了
一個好的聽音室在瀑布圖上會有兩個表現——首先是應該衰減迅速,也就是Z軸時間軸上的圖像不能延伸太長。圖像延伸過長就說明房間的瞬態不佳,吸音不足或駐波的衰減很慢,其結果就是導致聲音混濁缺乏層次感,低音有隆隆聲;其次,就是從高頻端到低頻端,信號要衰減得干凈利落,否則這里多出一塊那里凹進去一點,就會導致信號的變形。
設備的測試(四):脈沖相應
低頻響應和混響時間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就要來研究一下房間的脈沖響應。前者主要影響低頻,后者會影響中、高頻的音質。
脈沖響應的基本知識
當然,還是先要搞清楚脈沖響應的基本知識。聲音從揚聲器到達人耳,有許許多多的途徑,但可分為兩類,一是直達聲,二是通過房間邊界(墻面等)的反射聲。由于反射聲比直達聲多走了距離,于是便產生了時間差(相位差),兩者在人耳處疊加,如果相位相同就增強,如果反相就抵消,于是使頻響曲線產生梳狀,不僅頻響不平坦了,而且左、右聲道頻響嚴重不對稱,音色和定位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要達到最高的聲音還原,就必須最大限度減小反射聲的影響,措施無非是吸音和擴散,尤其是在第一反射區。
脈沖響應就是來進行定量考慮聲反射的情況的,通過在房間要播放窄脈沖聲源,再記錄下隨后通過反射傳播到話筒的信號。從波形上可清楚地看出反射聲的強度和數量。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下面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未經聲學處理的房間的脈沖響應
這是未經聲學處理的房間的脈沖響應,反射聲強度很大,次數也較多。最終反映到房間頻響上,肯定是鋸齒形的。
經過聲學處理的房間的脈沖響應
這是經過聲學處理的房間的脈沖響應,反射聲幾乎消失了,說明人耳聽到的聲音,是以直達聲為主導。反映到房間頻響上,肯定頻響曲線較平滑。
實測的脈沖響應
好了,我們來看實測的脈沖響應。無明顯的反射聲,小的起伏應該是混響聲。這也從另一方面解釋了前面的頻響測試曲線為什么那么平滑。我們說,混響時間指標好,未必有好聲,就是這個道理。做好第一反射區的處理比降低混響時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