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的展會很多,幾乎都不會限制企業參加。不過,筆者日前意外獲悉,由中國家電協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家電博覽會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由于參展的大型家電企業很多,而近30000m2的展出面積竟無法滿足需求,主辦方只能不斷要求報名參展的企業調整或縮小展位面積。
“這可真讓人犯難,很多家電企業都不同意協調,甚至還嫌我們安排的展位太小。”中國家電協會展覽部負責人劉秀麗最近很苦惱。
據她介紹,自今年六月中旬啟動招展以來,已陸續收到全球上百家知名家電企業的報名申請,其中就有:海爾、美的、格力、西門子、博世、惠而浦、大金、A.O史密斯、三洋、海信、科龍、新飛、美菱、方太、老板、志高、九陽、澳柯瑪、格蘭仕、星星等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
據了解,大型企業參展熱情高漲,與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密不可分。按照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這四大家電零售總量達到了5727萬臺,零售量達到1447億元,同比增長在30%以上。產品銷量的大幅提升,為家電企業創造了足夠的利潤空間,直接推動了企業做大做強品牌的決心。
與廣告宣傳不同的是,展會作為一個專業平臺,除了能很好地展示企業的品牌形象之外,還能有效實現企業與目標客戶群的雙向溝通。盡管參展需要一大筆費用投入,但從品牌宣傳、客戶溝通、技術交流等多個角度考慮,企業依然獲益匪淺。據悉,短短四天的中國家電博覽會,就有近三百家主流媒體展開報道,以及數萬名觀眾到場參觀,這對企業而言,潛在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不過,鑒于國內同類型的展會越來越多,有業內人士就建議企業要理性做出安排。如果盲目參展,企業往往無法取得預期收益。按照大型企業的通用做法,就是從媒體數量、觀眾質量、展會組織等幾個因素對展會做出全面評估,再決定何去何從。
“中國家電博覽會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精品展會,因為定位高端,媒體關注度很高,比較適合做品牌的家電企業參加。”美的集團營銷副總裁王金亮這樣對筆者說。
不過,面對家電企業高漲的報名熱情,主辦方在興奮之余,也表現出一點擔心。“這次企業的參展意愿很強烈,但展館的面積有限,很擔心沒辦法滿足所有企業的需求。”劉秀麗說道,“為照顧大多數企業的實際利益,我們只能與那些報名參展的企業重新協調展位面積,限量銷售也是迫不得已。”
據悉,作為主辦方的中國家電協會,已經開始對報名參展的家電企業展開篩選工作,并將其中一些品牌形象差的家電企業淘汰出局。另外一方面,主辦方也在與展館協商,希望能夠利用展館外的空地搭建一個臨時展館,進而緩解一下展位緊張的壓力。
“我們此次做得工作比較扎實,不再單純追求收益,更多是要做好為參展企業的服務工作。特別是在媒體宣傳和觀眾邀請方面,我們確實下足了功夫,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朱軍表示。
至于有個別家電企業提到展位縮小會影響企業品牌形象的問題,主辦方則表示,對于調整后的展位,只要企業精心設計,科學搭建,做出特色,照樣能夠有效地彰顯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