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2010年國內大屏幕拼接墻市場總產值將首次接近40億,年增長率繼續保持在30%以上,企業毛利率水平則從15%到50%不等。大屏拼接產業持續的快速發展和較高的毛利水平,吸引了眾多廠商的參與。舉不完全統計,國內擁有超過300家制造商、千余家集成商涉足該產業,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拼接墻產業鏈。
在國內拼接墻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不同技術門類之間的競爭關系也在愈演愈烈。其中,DLP拼接產品作為最傳統的技術類型之一,市場占有率維持在65%到68%,并保持每年接近3成的增長速度。LCD液晶拼接墻則是近年來新崛起的技術門類,市場占有率25%以上,且過去三年的成長平均速度超過DLP市場10個百分點。MPDP技術是04年引入的一項拼接顯示技術,目前市場占有率不足5%,且近兩年來出現微弱的銷量下滑。此外,其它非主流技術類型的產品依然占據3%左右的市場份額。
從三大技術的競爭格局中可以看出,LCD液晶拼接技術與DLP拼接技術的競爭已經成為拼接市場技術陣營對抗的主體,MPDP則是一個具有很大變數的市場重要參與者。但是,綜合考量市場占有率和增長態勢,目前還很難判斷哪一類技術擁有明確領先優勢,能夠在不遠的未來成為市場的絕對主體。相反,三大技術目前的市場發展都已經遇到了自身的瓶頸。
液晶顯示技術是一門獨特的制造行業。它具有投資密集、規模密集和產能一旦形成則非常巨大的特點。以三星著名的DID液晶拼接單元面板為例,如果采用7代或者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制造,一個月的切割產能則在50萬到100萬片。這樣的海量制造數字,對于國內年銷量兩三萬塊的拼接市場,無疑是一個極難消化的數量。
液晶制造的特殊性,決定了液晶拼接技術必須一上來就走“快速消費”的普及路線。于是渠道混亂價格混亂、眾多廠商都能拿到上游屏幕資源的狀況就出現了。一定意義上,近三年來液晶拼接墻的快速增長可以看成是“一場農村包圍城市的人民戰爭”:液晶拼接墻單元價格便宜,不同品牌差價巨大,不同產品差異也巨大,市場參與者眾多:犄角旮旯、各種類型的客戶都能找到適合于自身的產品、品牌和價位。
人民戰爭的作戰方式促成了液晶拼接市場的快速拓展,但是也大大壓低了產品的市場毛利水平,對于產業內做慣了高毛利率的傳統廠商帶來了諸多的不適應。液晶制造的特點正在成為改變整個行業發展規律的關鍵動力。
液晶拼接產品不僅市場進軍格局異常特殊,同時也面臨著技術突圍的瓶頸。巨大的產能導致了每一代產品必須花很長時間去庫存化。同時,過于削薄的利潤,也是上游廠家更為謹慎。據悉,在去年7毫米產品成功問世之后,新一代的3毫米接縫技術已經處于凍結狀態,短期不會推出。
暫時停步于7毫米的接縫,使得液晶拼接與接縫只有半毫米或者兩毫米的DLP拼接、MPDP拼接產品在最直觀的視覺感官上相形見絀。但是液晶陣營并沒有就此認輸。在凍結下一代接縫產品的同時,大尺寸拼接單元成為了LCD拼接陣營的最好選擇:尺寸大了對接縫的敏感度會降低,同時對提升產品附加值也有極大的幫助。
據了解,目前三星、夏普、LG等企業都在謀劃推出50-80英寸左右的液晶拼接單元。這些產品最快明年初可以面市。液晶拼接單元的大型化將成為液晶繼續推進對DLP產品市場蠶食的有一把殺手锏。
作為傳統技術的DLP拼接產業,無疑在三大拼接技術里面享有最豐富的產業支持資源和最高的客戶認可度。但是近三年來,DLP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卻呈現了下滑的態勢,液晶產品的后發制人讓DLP陣營頗為懊惱。
首先,液晶產品農村包圍城市,是直接向DLP陣營的高價位、高利潤率調漲;第二,液晶的人民戰爭,以廠商數量和口水戰淹沒DLP陣營聲音的做法,是傳統的、擅長于“埋頭苦干”的DLP陣營難以抵擋的;第三,液晶在顯示效果和超薄體積上的優勢,使得其在商用市場具有絕對領先性——不能進入蓬勃發展的商用拼接顯示和公共信息顯示應用已經成為DLP市場拓展的最大“內傷”。
DLP拼接產品比較液晶拼接最大的劣勢還不在于上述三點,而是在于DLP拼接單元每年數千元的燈泡耗材消耗。這對于客戶可是真金白銀的成本,同時也增加系統運行的風險和客戶應用的繁瑣。不過,對于這個最致命的弱點,DLP不是毫無還手之力。2009年底采用LED光源的DLP拼接墻產品的問世,結束了DLP“耗材門”的瓶頸。
技術進步的力量不是無窮的,LED光源雖好,但還是需要廠商的大力推動。對于客戶也許燈泡耗材是一個巨大的成本負擔,但是對于廠商這則相當于源源不斷的利潤來源。因此,在推動LED光源的普及上,一項低調的DLP拼接陣營則顯得更為低調,并且為LED光源產品定出了很高的價格——以此彌補燈泡不用更換的利潤損失,同時也使得客戶失去了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附加價值的機會。既然購買高價位的LED光源和采用可更換光源的總和成本相差不大,那么LED光源的推廣必然在客戶這里得不到很好的響應和支持。
作為市場領先、客戶忠誠度很高的的技術門類,DLP正營在三大技術的競爭中步伐穩一些、慢一些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一味的強調業內廠商的利益,而不尊重客戶對“另耗材”的期待,最后吃虧得恐怕還是DLP拼接陣營。如何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突破傳統的產業操作瓶頸,成為了DLP拼接墻陣營能夠守中有攻,變被動防御為積極防御的焦點。
2010年年中,巨洋率先在全球推出第一個全系列“低價格”LED光源DLP拼接墻產品,可謂是DLP拼接行業的一大突破。巨洋這一系列產品比較傳統光源產品價格提升在三成左右,價格提升與成本提升完全匹配,拋棄了燈泡耗材也是“利潤來源”的傳統觀念,并取得了極好的市場反響,堪為DLP產業追求技術革命和科技創新的模范。
在解決光源耗材瓶頸的同時,DLP拼接產品也不可掉以輕心。和等離子拼接比較,DLP拼接單元除了耗材是一個根本瓶頸外,機身厚度也是不得不說的一個缺點。雖然液晶拼接的接縫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是等離子拼接卻已經獲得了2毫米的縫隙控制能力。與這種產品比較,DLP傳統的窄縫優勢大大折扣,使得其體積笨重的缺點更為凸顯。如果DLP不很好的改進自己的體積設計,則一旦LCD也取得接縫瓶頸的突破,其競爭格局將非常不利于DLP產品。
龐大的體積使得DLP拼接只能在專業領域使用,如安防、會議室、指揮調度等;而在數字告示、新媒體市場、展會展示領域,平板拼接清包的特征已經使其成為了這些“商用領域”唯一的選擇。體積成為將DLP排除在商用市場之外的最大障礙。
而據DLP顯示技術的核心上游廠商,德州儀器TI的實驗表明,背投產品的厚度完全能夠控制到30到10厘米。分析認為,未來在保持現有的產品穩定下的基礎上,如果能夠突破體積瓶頸,DLP拼接憑借LED光源帶來的色彩改善,在商用市場也不是沒有用武之地。
本質上,MPDP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除了燒屏問題外,在技術上等離子拼接幾乎沒有弱勢。而近年來各種燒屏抑制技術的出現已經很好的改變了等離子燒屏的瓶頸。但是,一項好的技術、好的產品為何在市場上的表現并不“令人滿意”,甚至市場未老先衰呢?這與MPDP特殊的市場策略密不可分。
MPDP不是等離子拼接的全部,只是歐麗安推出的一種等離子拼接產品。在國內則實現總代理獨家代理銷售制度。2010年,最早將MPDP引入國內的三一友泰已經看到MPDP的市場策略對等離子拼接市場的傷害,并選擇再次擔當行業領導者,將采用LG等離子屏幕的CIMA等離子拼接產品引入國內市場。
MPDP國內獨家總代的方式,使得MPDP的銷售和應用鋪不開“面”,只能集中在唯一總代理的影響范圍之內。其他行業內廠商,由于“吃不到”MPDP的市場,自然在競爭之中一致對外的努力壓縮MPDP的市場。自從LCD拼接問世以來,MPDP特有的超薄特點蕩然無存:一個MPDP、一個韓國小品牌和一個國內小總代,與整個DLP拼接和LCD拼接的聯合陣營競爭,“豈有不敗之理”。
MPDP的失敗不在于產品的優秀與否,本質上是一種是市場策略的失。阂婚_始就想著壟斷、吃獨食,絲毫不考慮整個行業的利益、客戶群體的整體利益,從而造成了整個產業對MPDP的集中仇視和拋棄。
不過,隨著2010年三一友泰持市場開放態度的CIMA等離子拼接產品的到來。這一局面即將成為歷史。三一友泰表示,CIMA等離子在國內的銷售絕不會搞壟斷,而是要走行業普惠的道路,與整個行業一起分享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革命的成果。同時,CIMA等離子拼接還將是一款60英寸的單元,在尺寸、顯示性能、拼接性能、穩定性等方面全面超越傳統MPDP產品。CIMA下一代70英寸單元的研發也已經列上議程。
液晶拼接的單元大尺寸化、接縫進一步縮小、產業格局的規范化;DLP拼接LED光源的加大推廣、產品研發的超薄方向;等離子拼接告別MPDP獨擋天下、技術價值,企業價值向社會價值讓渡、單元向大尺寸發展……在類似這些方面,三大拼接技術不是沒有功課要做,不是沒有空間進步。
成者非一己之力,敗者必有內在因由。三大拼接技術陣營的競爭,目前依然處于各自技術不斷完善的階段。誰先獲得技術上的完善,則誰在競爭之中就會占據領先的優勢。而扼守落后技術,不辨產業方向,不思行業變革與進取的技術門類,則必定成為消失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