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臺灣地區面板業界人士表示,基于以上考慮,臺灣地區業界希望ECFA的后續談判能夠將面板加進去,并先于中日韓FTA實施,以在這場對抗中占得先機。
另一方面,基于降低成本、爭奪中國市場的考慮,日韓主要面板生產廠商都于最近啟動了在中國大陸的設廠計劃,而臺灣地區廠商在這場爭奪中同樣慢了半拍。
過去10年,由于擔心技術外流及島內產業空心化等問題,臺灣當局對臺企赴大陸投資實行“管制”政策,尤其對半導體、面板等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審核最為嚴格。
“針對面板企業到大陸設廠,目前臺灣地區實行N-1的政策,即只能夠將比臺灣地區已投產的面板生產線低一代的生產線拿到大陸,以防止技術外泄,例如臺灣地區的8代線投產,才能將7代線拿到大陸。”蓋欣山指出,由于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移到大陸,勢必將把一部分高端研發力量帶到大陸,這是臺灣當局在這一塊進行限制的主要原因。他同時預計這一政策在短期內很難松動。
目前,臺灣地區面板企業赴大陸投資6代以下工廠將不受管制,6代以上的工廠則把總量限制在三座以內,并須經“關鍵技術小組”審查,而且還要在技術上低一個世代以上。另外,臺灣地區面板企業不得并購、參股投資大陸面板廠。
從去年8月起,夏普、三星和LG相繼宣布登陸中國大陸的計劃,均準備投資建設7.5代及以上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這對于受困于政策束縛的臺灣地區廠商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目前,臺灣地區知名液晶面板企業——友達已在臺灣地區量產一座8.5代廠,正在積極在昆山申請建設7.5代面板廠,總投資額30億美元。但該項目能否成行還是未知數。
新奇美的狀況則更加糟糕,目前新奇美在臺灣地區的8.5代線仍然沒有投產,這意味著按照管制政策,其不能將7.5代線搬到大陸。蓋欣山表示,新奇美在臺灣地區的8.5代線正式形成量產,最早也要到今年年底。事實上,在6月29日的股東會上,新奇美再次表達了希望在成都建廠的意愿。
ECFA的出現,讓臺灣地區面板企業赴大陸設廠的步伐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上述業界人士表示,如果ECFA遲遲不將面板列入,臺灣地區廠商可能不得不加快赴大陸設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