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4億臺彩電更換的巨大市場,正引發全國超過10個城市共計劃新建13個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所涉及的投資資金總額超過2000億元。
出于對面板產能或面臨過剩的考慮,國家有關部委近日表示,大陸將最多批準建立4個左右的高世代廠,因而眾多企業可能成為官方限制下的犧牲品。
13項目投資超2000億
“中國要在幾年內完成4億臺彩電的更換,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多條6代和8.5代線才能完成。”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解釋說。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發展起步較晚,高世代生產線的空白,造成了中國大尺寸面板完全靠進口的局面。所以,建設中國自己的高世代TFT-LCD生產線,對我國平板顯示和彩電產業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總投資接近800億元人民幣,以穗、深、禪為核心的珠三角高世代液晶線“破冰”路線圖漸趨成型。去年11月16日,深超與TCL宣布聯手啟動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245億元;此前十余日,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薛曉峰親赴韓國,與LGDisplay CEO權映壽達成協議,投資300億元生產8.5代LCD生產線。
2009年9月,佛山廣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上馬的8.5代線,總投資236億元。臺灣奇美被指稱是背后最大的技術提供方。
雖然京東方、上廣電、昆山龍騰光電等國內5代線運營商紛紛出現虧損,但是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建更加昂貴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的狂熱舉動仍在繼續。公開資料顯示,全國有超過10個城市共計劃新建13個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所涉及的投資資金總額超過2000億元。
斷言過剩為時尚早
出于對面板產能或面臨過剩的考慮,國家有關部委近日表示,大陸將最多批準建立4個左右的高世代廠,并且優先扶植本地項目。已經獲得政府批準的有京東方、龍騰光電和TCL,其他企業將爭奪一到兩個投資資格。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肖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過去曾出現外方合作項目要價不合理,今后國家會規范招商引資,抑制盲目引進。”
一業內調研機構人士表示,從資金和技術綜合實力來看,廣州LG、蘇州三星等項目出線機會最大。廣州開發區、蘿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鄒勇剛日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上述項目現處于環評階段,正等待相關部委審批。
但國家的憂慮,使得LG在廣州的投資案,可能成為官方限制下的犧牲品。根據公告,廣州LG項目是外方控股70%。廣新光電項目屬于臺資企業主導。
創維集團品牌總監沈健則顯得較為樂觀:“廣東擁有全國液晶電視60%的產能,擁有兩三條高世代線應該說是可以消化的。”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認為,從中國面板消費市場的發展潛力和規模來看,目前中國的高世代面板線產能可能還談不上過剩。
“到2013年,中國內地的液晶電視規模將為4500萬臺,如果按照32英寸、42英寸、55英寸各占出貨量的1/3計算的話,至少需要6-7條8代線。中國現在擬建的8.5代線只有4條。”因此,現在就斷言中國產能過剩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