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首席執行官 霍華德·斯金格
面板不敵三星,電腦難比蘋果,游戲機受制任天堂和微軟……曾經獨領風騷的日本消費電子產品巨擎索尼,如今已老態畢現。日前公布的財報顯示,索尼去年虧損約4.45億美元——虧損已經兩年持續。業界認為,索尼屢戰屢敗,其高層和管理缺陷罪責難免。
獨裁管理的偉大和失敗
“成也文化,敗也文化。”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如此評價索尼失敗的獨裁管理文化。
隨身聽,特麗瓏彩電,這是索尼兩個標志性的產品。
發明隨身聽的時候,索尼的第一任董事長前田多聞不顧所有工程師的反對,將喇叭、錄音設備從收音機上拿掉,創造出了耳機和隨身聽,創造了一代索尼,同時,也創造了近乎獨裁的人治管理。
另一位董事長井深大,繼承了其岳父前田多聞一意孤行的風格,并將這種獨裁發揚光大。當時彩電畫面不清晰,井深大發明的特麗瓏技術,可以解決此問題,然而因為成品率不高,產品沒有利潤。但在所有人反對之下,井深董事長一意孤行,借貸200萬美元(當時200萬美元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億),發明出第一臺特麗瓏彩色電視機,奇跡般獲得了成功。
這兩個成功,使得索尼上上下下的員工,都形成了索尼特有的文化:領導的決定都是對的。從比索尼習慣了無可挑戰的獨裁管理。然而,索尼高層沒有想到,正是獨裁式管理,讓索尼陷入危險的境地。
又一位叫做出井伸之的董事長,也行使了獨裁的權威。他認為,看電視機是看內容而不是外殼。于是,從1998年開始,索尼放棄電視機的外殼制造,進入內容領域。
但是,這使得索尼完全失去了高科技的根據地,重要的零件如液晶顯示器、閃存記憶體,都要依賴于三星,成本也嚴重失控。這種影響直至今日也未能消除。據報道,索尼CEO斯金格將于5月24日與三星董事長會晤,有媒體預測稱,斯金格將要求三星電子增加液晶顯示器面板的供應。
郎咸平認為,獨裁管理成就了索尼,也讓出井伸之的決定不可挑戰,在錯誤的情況下一意孤行,最終導致索尼走向衰敗。
績效主義的功勞與過錯
衰敗的索尼不甘沒落,當看到韓國企業三星借助于西方管理思想迅速崛起,索尼引進了西方的績效理論,試圖將這家老店從衰敗的泥淖中拉回。
績效管理理論,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基督教文化和思辯哲學傳統深厚的美國,它以完整的體系、精密的邏輯、量化的指標和對人性的積極假設為前提,在通用電氣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過程中發揮過重大的推動作用,在不到1/4世紀的時間內在全球企業界大行其道。但遺憾的是,索尼的績效管理,不僅未發揮到預期的作用,反而成了索尼發展的桎梏。
對于績效管理的最大質疑,來自于一位曾長期在索尼公司研發部門任職、為索尼服務了四十年的企業家,索尼公司的前董事天外伺朗。2007年,他發表了《績效主義毀了索尼》一文,從“激情集團消失”、“挑戰精神消失”、“團隊精神消失”、“創新先鋒淪為落伍者”、“高層主管是關鍵”等五個方面痛陳績效主義給索尼公司造成的各種危害和負面影響。
天外伺朗認為,“業務成果和金錢報酬直接掛鉤,職工是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動機增強,那么自發的動機就會受到抑制。”而索尼“為統計業績,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卻敷衍了事,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傾向。”
業界評論指出,科學、先進的企業績效管理體系不能通過機械的移植或簡單的模仿來營造,而是需要建立在現實、可靠的管理基礎之上,需要有相當多的調整和與本地文化及企業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其有效作用。
但索尼在引入績效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對歐美國家社會文化傳統的深入分析以及對自身社會文化環境的審視,忽視了為索尼原先的成功貢獻良多的使命感、激情文化的基礎,將西方舶來的理論生吞活剝、推上神壇,以至于造成惡劣的影響,貽害企業。績效主義統治之下的索尼,陷入了危機。
危機中的索尼,需要一位鐵血的戰略領導者,達到闊斧、勵精圖治的進行改革。痛定思痛,索尼認為,日本人本身是無可搭救索尼的,需要找一個完全不受日本文化影響的領軍人物,索尼“掌門人”的交椅上,59年來第一次出現了一個金發碧眼的西方人。
西式風格的成果與無奈
2005年3月,索尼前任總裁出井伸之,帶領公司內部“出身”的7個日本董事,一起退出了董事會,把權力交給唯一留任的董事——負責電影、音樂及美國業務的斯金格,一位出生于威爾士的美國人。
有分析師指出,作為一個外國人,斯金格或許能運用其美式管理徹底改造索尼。
不可否認,這位威爾士人的確也取得過不俗的業績。在領導美國業務期間,2001年后,索尼美國業務每年節省成本7億美元。另外,通過削減電視制片人的待遇等措施,他重振了索尼的制片業務。
雖然低調,斯金格也有鐵血的一面。“我不能再讓索尼文化中的寬容來抑制變革了。”斯金格說,“仁慈最終會害了公司。”
對娛樂業務的成功拯救反映出了施均格管理風格中強硬的一面。索尼音樂公司前負責人湯米·摩托拉以開支毫無節制著稱。施均格就任美國業務負責人后,毫不手軟地把湯米·摩托拉一腳踢開,以善于控制成本的安德魯·拉克取而代之。在索尼的制片公司,他也如法炮制。
但如何讓索尼那幫在出井伸之時代感到遭冷落的工程師們在保持創造性的同時加強紀律性,是斯金格面臨的重大問題。雖然這兩者并非是截然相反的一對矛盾,但要將它們協調起來確實難度不校如何擺平一些個性非常強的天才式人物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事實證明,在締造PlayStation神話的久多良木健的處理上,斯金格就顯得失敗。
PlayStation雖然風光一時,但在與微軟xbox 360的競爭中,索尼新一代主機PS3一敗涂地,直至最近才有盈利的消息。但此時在索尼利潤率最高的游戲領域,微軟和任天堂已成氣候,TV游戲不再是索尼的天下。
PS3的銷售失敗除了硬件設計思想出現偏差以外,索尼集團內部的管理混亂也造成產品上市周期大幅延誤。就在PS3正式投產當月的緊要關頭,索尼竟然撤換了原半導體事業部總裁真鍋憲史,轉由中川裕接替,高層突然大換血引起了該部門上下一片大混亂,SCE(索尼電腦娛樂,SONY公司旗下游戲機、游戲軟件開發、制造與販售子公司子公司)與之相互溝通的橋梁也幾乎完全中斷,結果因藍光晶體管制造延遲導致PS3出貨押后至少一個月以上。
業界認為,久多良木健雖然是PS3戰略的總設計師,但失敗責任完全歸咎其一人之身實在有失偏頗。而斯金格上任后對于久多良木過于放任自流,終導致其野心過度膨脹而難以駕御,斯金格實在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