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蘇曉虹來說,3D電影不僅僅是一種視覺體驗。早在3年多前,作為杭州盛世龍圖動畫有限公司總經理,她已然嗅到了3D的商機。5月12日開幕的第63屆戛納電影節上,由“盛世龍圖”打造的首部國產3D動畫電影《夢回金沙城》代表中國動畫亮相,這是當代國產動畫電影首次參與戛納電影節。今年暑期,《夢回金沙城》即將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
一部《阿凡達》拉開了3D產業的序幕,從影視內容制作,到電影院、游戲機、攝像機、電視機……金光閃閃的3D產業鏈,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
動漫制作,搶喝“頭口水”
“3D技術是近幾年才興起的,2D轉3D的技術也就在這一兩年才成熟,于是我們下決心做了3D版。”說起《夢回金沙城》如何成為3D動畫電影“第一片”,蘇曉虹這樣解釋。
近日,記者走進了位于杭州高新區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的“盛世龍圖”公司,戴上3D眼鏡,在電腦上觀看了《夢回金沙城》的片花。雖然不是在影院播映,還是能體會到畫面的立體逼真:小主人公在大自然、現代城市中穿行,樹木與建筑物仿佛觸手可及。
2006年,蘇曉虹參加法國昂西動漫節時了解到,全世界生產的動畫電影一年不超過20部,而且基本都是迪斯尼的。而采用3D技術制作的電影更少之又少,還不足全球電影總產量的1%。
大家不愿意投資動畫電影,是因為投資周期長,技術難度高。因此,動畫電影片源奇缺。“盛世龍圖”從中看到了機會,萌生了制作3D動畫電影的想法。
經過努力,耗資8000萬元、以神秘消失的金沙古文化為背景的國產動畫巨制《夢回金沙城》終于橫空出世。該片首次同時推出膠片、數字、3D版本,這在國內動畫界還是首創。一經推出,就得到了眾多海外電影發行機構的青睞,并將參展今年的戛納電影節。
如果不做3D版本,《夢回金沙城》的成本能夠節約60%。但是,蘇曉虹認為“付出肯定有回報”。對如何收回成本,她已經胸有成竹。
“我們的電影已經具備了進入歐美主流院線的國際B級2K畫面標準,還是近25年來首部參加戛納電影節的中國動畫電影。龐大的海外市場不容小覷。”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部動畫電影在歐洲一個國家3年播映權就值150萬到500萬歐元,而一家電視臺1年到3年的播映權,都在80萬歐元以上。“歐洲已經有很多國家的影片發行方和電視臺與我們接洽,收回成本并且盈利的日子不會太遠。”
掘金3D,布局產業鏈
對于3D,杭州動漫“排頭兵”“中南卡通”也不甘人后。
在白馬湖生態創意城動漫廣場會展中心的影廳里,參觀者已能率先領略到《鋒速戰警》的立體畫面。這部3D動畫電影的片花,已經在杭州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亮相。
“我們從2005年開始就著手做3D的素材,已經具備一萬分鐘的3D片庫。今后,我們將每年推出1到2部3D動畫電影,每年推出十多部適合在科技館等科普場所放映的特殊3D電影。”“中南卡通”常務副總沈玉良介紹。
事實上,除了“中南卡通”,玄機科技、時空坐標等一批杭州動漫、影視制作企業也在積極布局3D。
而影院對于3D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以浙江時代院線為例。一部《阿凡達》在其旗下影院創造的票房,就達4000多萬元。時代院線副總吳少康說,該院線的27家影院共有40個3D影廳,以后新建的影院都會設3D影廳。如果有片源的話,今后每個月都會爭取上映一部3D電影。
據悉,由震撼3D集團投資的全國第一家迷你裸眼3D電影院(無需佩戴3D眼鏡,就能直接觀看3D電影),在今年第三季度后會在杭州落地,接下來將在其他二三線城市拓展。
不少電視機制造商已經將3D電視機放上議事日程。在第六屆動漫節杭州圖書館分會場的TCL奇幻世界多媒體互動展上,站在TCL的首款3D電視機前,觀眾無需佩戴特殊眼鏡,裸眼就能看到畫面中的“金幣”,正飛向自己。
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告訴記者,展出的是商用3D電視機,裸眼就能觀看。該款電視去年就在深圳、廣州的機場應用。
今年3月29日,TCL集團在香港發布了首款家用3D互聯網電視,兼容2D的播放內容,適用普遍應用的非裸眼觀看的3D片源,還能直接接入互聯網。“家用3D互聯網電視機有望在今年7月份實現批量生產,相信前景很廣闊。”梁啟春說。
國內的海信、海爾、長虹都生產出了3D電視的樣機。而國外各大廠商索尼、松下、三星、LG都將在今年推出自己的3D電視。
此外,美國DirecTV將于今年6月推出3個3D電視頻道;英國天空電視臺將于今年夏天推出3D節目;索尼與ESPN還將在今年夏天3D直播2010南非世界杯部分場次比賽。
風險漸現,頭腦不可熱
面對“未來5年將產生過2萬億元產值”的誘惑,產業鏈上下游都蠢蠢欲動。然而3D產業的魚龍混雜已經讓一些人感覺到了風險。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應用了3D技術的電影確實引起了觀眾濃厚的興趣。但是,隨著技術的普及,觀眾的新鮮感會下降,今后絕對不會只因為3D而選擇一部電影。”時代院線副總吳少康這樣預測。
以文化的眼光來觀察,中國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院長吳小華也并不認為3D會成為電影好壞的一個關鍵標準。“就《阿凡達》來說,它也是個動畫藝術、3D技術、劇本創作、演員表演等綜合起來的作品。不能因為一部3D作品獲得成功,而只把眼睛盯緊一項技術。電影是復雜的綜合藝術。”
產業界對于3D產業在中國的發展,也是喜中有憂。業內人士指出,3D的產業鏈非常復雜,它不但是一個新興的創新技術,更是一個融合的產業,即需要跟傳統行業一起融合來體現價值。而目前,中國的3D產業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和好的平臺來聯動上下游產業鏈。
內容缺乏、成本高昂,這些都是3D產業發展的“攔路虎”。有關人士告訴記者,3D的制作成本非常高,非裸眼觀看的3D片的拍攝,需要兩臺攝像機和一臺計算機,還需要非常專業人去合成。而裸眼3D片,需要8臺攝像機同時拍攝。僅從設備到內容的制作完成,成本就非常高。再來看我們的立體顯示產品,能夠在市場買到的立體電視基本都要好幾萬元,是傳統2D電視的幾倍。
而中國最早研發立體視覺產品的先驅企業——杭州立體世界攝影器材公司總經理陸曉奮認為,目前3D產業環境還缺少4點最實際的驅動力:立體視頻節目、立體攝影器材、立體技術人才、立體視覺理論。
雖然有人預測,3D產業將是未來十年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但能否抓住這個機遇,還有很多課要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