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高端液晶面板生產的基地,深圳、廣州和佛山在8.5代液晶面板上投資總額高達750億元(人民幣,下同),將徹底改變占全國四成彩電市場份額的廣東企業依賴進口的“缺芯少屏”歷史。在北京、南京、蘇州等全國七大在建和擬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中,廣東占據全國近半的產能,增強中國在全球液晶面板的地位。不過,有專家認為,內地高端液晶面板項目中,多數出現政府主導的背影,并且將大多在2012年投產,屆時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和價格戰,從而影響各地市和企業的巨額投資回報。
8.5代液晶面板項目正在廣東開花,2010年1月16日,深圳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廠正式在深圳市光明新區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45億元。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華星8.5代液晶面板項目開工儀式上表示,深圳及珠三角地區是中國電子信息產品的主要生產地區之一,區域內集中了TCL、康佳、創維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2009年電視機產量約占全國的40%。在深圳市投資建設8.5代TFT-LCD面板項目,將對推動中國電視機產業的戰略轉型,提升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整體競爭力,優化廣東省斑新技術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粵將占全國近半產能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華星光電項目二期玻璃基板加工能力將增加至10萬張/月,項目達產后年產各類液晶電視面板約1,400萬片。
另外,在2009年11月,廣州LGD 8.5代線將投資40億美元,在2012年其二期項目完成后,將實現每月12萬片的產能,其總體產能將超過深圳。加上未來佛山規劃投資230億建8.5液晶面板項目,廣東液晶面板年產能將有望達到3,500萬片,占據全國近半的產能和市場份額。
當前,作為電視制造大省的廣東,上游面板產品長期被國外企業控制,TCL、創維和康佳等廣東彩電巨頭所需的液晶面板絕大部分依賴國外進口。近幾年,廣東省每年耗巨資85億美元進口各種液晶顯示板10億件,成為國外高端液晶面板的下游組裝工廠,廣東因此深感上游受鉗制之苦。廣東省曾有官員指出,“作為中國最大彩電生產基地的廣東,現在最關鍵是要在面板電視的上游面板領域取得突破。能夠經濟切割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的是7.5代或者8代生產線。”此次深圳和之前廣州分別上馬8.5代液晶面板項目,正如李東生所言,華星8.5代液晶面板將緩解廣東彩電企業“缺芯少屏”之痛。
形成三大區域競爭格局
2009年2月,國務院頒布“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支持6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此外,在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以及刺激液晶電視采購和換機潮下,市場預估內地有機會在未來2至3年躍居全球最大液晶電視市場。為了爭端液晶電視上游面板商機,當前,全國高世代液晶面板建設如火如荼,各主要城市均在搶建高端液晶面板項目,以爭奪液晶面板巨大和高附加值的商機。北京液晶面板生產商京東方投資280億元正在籌備投建液晶面板8代線,京東方還將在合肥建設高端液晶面板,江蘇南京和蘇州龍騰光電分別投資400億元和43億美元建夏普南京8代線和昆山7.5代線。
不過,按照已開建和計劃建設高端液晶面板項目計算,中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即將呈現北京、江蘇、廣東三大區域競爭的新格局,并且突破了以往液晶面板只有日本、韓國和臺灣生產的局面,成為內地、日本、韓國和臺灣四地競爭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