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的發火或許有了效應。當他借痛批歐盟與三星之際、質疑臺灣地區“綁”著面板不讓投資大陸后,當地經濟主管機構表示,臺企在大陸規劃高世代面板項目年底有望過關。
不過,郭臺銘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當地對外透露的首個放行項目,是競爭對手友達光電。后者申請到昆山投資一座7.5代工廠,已通過決策會議審核,目前正等待臺灣當地投資審議委員會審查。
“類似的話以前聽了不知多少遍,在最后的結果出來前,我不好說什么,謝謝你的關心。”友達光電總部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此前的2009年最后一天,臺灣地區曾對大陸完全開放6代及6代以下項目,6代以上仍有限制。如果要投資7.5代廠,必須先在當地投資8代或以上項目,并保證量產。今年春天,友達光電遞交申請,打算投資30億美元在昆山設立一座7.5代面板廠。但5天后,卻被當地投資審查部門以“補件”為由退回。
友達上述人士表示,當初不太明白要“補”什么。但公司還是進一步豐富了相關材料再度提交了申請。其間,友達曾對本報表示,不排除對昆山市政府控制的龍飛光電7.5代項目注資,曲線投資大陸。但是,直到目前仍無確切消息。
臺灣地區上述經濟主管機構表示,友達眼下已完成“補件”,對相關單位的意見也做出完全回復,符合規定,年前將開投資審查會議。不過由于投資額巨大,可能會召開特別會議處理。
即使年前落地,從時間點上看,也已被韓國三星在蘇州、LG在廣州的兩大項目搶了先。一旦它們在大陸率先量產,將給臺灣地區面板帶來新壓力。而且,由于三星蘇州廠規劃的是7.5代項目,主要集中在42英寸至46英寸之間,對于友達、奇美的直接沖擊更大。
郭臺銘發火,暫時還只能幫到別人。鴻海旗下富士康在成都規劃的8代線項目,短期內不太可能獲得大陸批準。不過,之前富士康已與深圳市政府合資設立深超光電,那是5代項目。
平板顯示調研機構WitsView副總經理張小彪認為,2009年上半年,大陸投資熱情高昂,市場需求又大,當時若能登陸,友達、奇美有望成為市場贏家,但一年過去,面板已供過于求。
此外,由于建廠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即便目前動工,也要在2012年才能正式量產,如果臺企再度延遲,可能無法就地滿足大陸市場需求。外界認為,韓國兩大企業有望繼續拉大與臺企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