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創維集團彩電事業本部總裁楊東文在今年多次公開表示,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智能電視定義還不清晰,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技術風險和政策風險,但到了年底,楊東文的手卻緊緊握住了聯發科(MTK)數位電視事業部總經理陳志成的手。
12月2日,創維數碼與聯發科聯合宣布成立智能3D引擎研發實驗室,并將實驗室落戶深圳。陳志成表示,此次與創維的合作不光是研發智能3D電視芯片,還將包括普通液晶、LED液晶電視的處理芯片。
與MTK共同控制全球電視芯片超過七成份額的臺灣晨星(MStar)中國區總經理林永育指出,彩電廠家希望借助智能電視應用,徹底走出過往僅能依賴顯示屏和外觀變化的同質化競爭泥潭,形成更大的產品和市場營銷差異競爭的空間和砝碼。
“所以每個彩電廠家對智能電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也不希望自己的智能應用與其他廠家雷同。因為,智能電視應用的差異化將成為未來彩電產品競爭的焦點。”林永育說。
各自布局
林永育的體會應該來自于晨星與廣州歡網的合作經歷以及廣州歡網近一年頻繁的股權變化。
2009年底,TCL投資3000萬元成立廣州歡網,致力于互聯網電視技術平臺研發。今年4月18日,TCL集團將廣州歡網的53%股權轉讓給四川長虹等公司,廣州歡網成為TCL和長虹的聯營公司。隨后,廣州歡網先后與MTK、晨星結成戰略合作關系,并與老牌PC顯示芯片廠家臺灣硅統科技(SiS)合作成立新一代智能電視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就設在TCL的西安研發中心。
11月底,廣州歡網再次引入田溯寧創辦的寬帶資本,而田溯寧也成為廣州歡網的董事長。
“TCL在廣州歡網的股權一再被稀釋,就是減少廣州歡網源于TCL和長虹彩電廠家的背景,便于其他彩電廠家接受。”TCL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廣州歡網聯席CEO梁鐵行指出,產品及功能差異化是彩電廠家一直在尋找的競爭基礎,當彩電廠家進入智能電視時代后,顯示屏幕可以形成的差異化競爭空間很少。相反,智能電視應用可以形成的差異化空間潛力巨大,“所以每個廠家都希望自己的智能電視走出完全不一樣的應用路線。”
康佳集團彩電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儀海波則明確表示,康佳智能電視傾向于自己的智能電視生態體系,通過開放平臺源代碼,直接吸引內容應用軟件供應商為康佳專門開發應用。
“每年康佳電視的銷量以及所擁有的用戶已具備相當規模,足以吸引內容應用供應商。”儀海波說。其實康佳的想法也代表了海爾和中電熊貓家電等彩電廠家的想法,只是做法上稍有不同,創維主打酷開健身房,TCL強調互聯網內容下載,海爾傾向模卡概念等等。
“我們明年初就會推出Android智能電視,這是自己研發的。”中電熊貓家電公司副總經理周坤指出,明年液晶面板資源可能出現過剩的局面,彩電廠家之間的競爭重點也將從過往面板資源的競爭轉變成應用軟件層面的競爭。因為,目前國內網民的數量、寬帶速度的升級,以及正迅速增長的網絡應用,都將把彩電帶來入智能電視應用差異化競爭時代。
初期階段
雖然國內各大彩電廠家均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智能電視研發上摩拳擦掌,但至今為止,智能電視也無清晰定義。
楊東文指出,其實不只是彩電廠家布局智能電視,IT廠家也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布局智能電視,比如蘋果TV,“可以肯定的是蘋果TV會促進智能電視產業清晰化。”
不過,楊東文所代表的彩電廠家其實也有一個擔心和疑問,內容應用對傳統彩電產品到底多大的顛覆性,是否會出現蘋果一款iPhone產品就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的傳統游戲規則?
“智能電視不會只局限于操作系統和開放式應用平臺。”奧維咨詢副總經理文建平指出,彩電廠家還應該關注智能電視可實現的人機交互,包括觸摸、聲控和紅外感應等技術,達到現實硬件和軟件系統的共同智能化。
艾媒市場咨詢首席執行官張毅則表示,彩電廠家在互聯網應用領域缺乏技術積累和理解,而通過電視芯片廠家的橋梁,彩電廠家將可以快速跨越互聯網應用的鴻溝。
但國內彩電廠家各自為政的研發走向,顯然不是致力打造統一智能電視技術平臺的廣州歡網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從今天電腦應用的多樣性來看,只有統一平臺才能真正導致應用多樣化。”梁鐵行指出,手機平臺之所以從塞班、Linux等平臺向谷歌Android平臺集中,也是基于同樣道理,“只是目前彩電廠家對智能電視的理解,以及產業的發展還沒有達到這一階段,目前僅僅是智能電視發展的初期階段。”
不過,廣州歡網本身也可能處于一個對智能電視研究和探索的階段,所以,廣州歡網才會與MTK、晨星和硅統等多家電視顯示芯片結盟,一方面集思廣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智能電視平臺對上述電視芯片的方案兼容,從而最終實現統一平臺的目標。
奧維咨詢12月初的一周監測數據顯示,該周網絡電視銷量滲透率達19.7%,比上一周上升了1.4個百分點,網絡電視零售額滲透率已達27%。
顯然,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智能電視市場未來發展方向不可預料,作為彩電廠家目前能做的也只有:馬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