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首條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京東方合肥項目明日(17日)將正式量產,該公司發言人張宇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該廠前不久已相繼向長城電腦聯想集團等許多公司正式出貨。
該項目總投資額175億元,是大陸首條自主建設的高世代線,也是政府4萬億投資與《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宣布后首個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它主要定位于37英寸以下電視與PC顯示器液晶屏的生產。
目前該項目一期產能為3萬片/月左右,最初設計產能為9萬片/月。不過,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對本報透露,未來將達到12萬片/月,年產液晶面板超過150萬片。記者獲悉,該廠前兩批產品分別為18.5英寸和32英寸液晶顯示屏。
合肥新站開發區管委會人士透露,該項目一年多便實現量產,與京東方北京廠所做的“犧牲”有關,為了加快量產,它提前將合肥6代項目所需的測試、認證工作放在5代線上完成,一度增加了后者運營壓力,并導致虧損。而假如按部就班,合肥廠量產日期可能在明年春天。
他透露,事實上,除了長城、聯想外,工廠已向康佳、海信、冠捷、長虹、Vestel、三星、惠普等國內外近30家企業交付產品。
不過,多個地方政府正在規劃8代項目,合肥6代項目有何吸引力?過去一直有人說,本土5代、6代項目“一投產就落伍”。
張宇不認同該說法,認為它忽視了實際應用,有些純粹技術主義傾向。他建議記者仔細分析一下友達在昆山、三星在蘇州的項目。
“它們都是7.5代,產品規劃、定位與合肥廠類似。”他說,這說明,盡管8代線在切割大尺寸產品上有優勢,但是絕大部分應用集中在42英寸甚至37英寸以下。之前本報報道過,本土彩電下鄉主流產品為26至32英寸。
而且,他補充說,6代與8代之間的技術并不是鴻溝,代際區別主要是玻璃基板的尺寸,而京東方已經全面掌握TFT-LCD核心技術,目前可使用專利達5000多項,每年自主申請新專利超過500項。
10代項目早已投產的巨頭夏普,其觀點與京東方完全類似。3天前,夏普中國董事長菅野信行對本報表示,盡管韓國兩家同行的大陸項目有望獲批,而夏普南京8.5代項目暫時沒消息,但南京6代項目明年3月有望投產,它將面向最主流應用。他同樣對本報強調,6代并非低端,與8代的區別主要在于所用玻璃基板尺寸,只是說后者生產復雜度更高些。
康佳上海市場人士稱,京東方6代線量產,價格有優勢,本土彩電企業有望進一步拉大與外資品牌的優勢。過去一年多來,本土平板電視品牌市占率高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