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網友在選購平板電視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令人頭痛的問題,逛一圈賣場,往往這邊的銷售一種說法,而到了另外一個品牌卻是另外一個說法。對于少則三五千,多則一兩萬元的平板電視,筆者相信許多網友都不會不假思索直接在賣場付賬送貨,畢竟這么一個機器還要陪伴自己過上三五年甚至上十年呢。
2010電視選購新概念誤區釋疑
2010年電視行業產品方面最大的亮點無非是LED的快速普及和3D電視的陸續上市,筆者在本文中將對六個爭議性比較大問題進行探討,其中包括等離子與液晶電視、倍速驅動、一體機、面板效果這些比較經典的問題,也包括LED與CCFL、3D電視這些新的問題,對于許多初次選購平板電視的網友來說,這些問題并不代表全部,卻也是必須了解的重要部分。
3D電視將迅速普及?
自從年初美國CES大展上各大品牌正式推出以后,3D電視就成為了平板電視市場上最為熱門的話題。目前在終端市場上,包括三星、索尼、夏普、松下、LG、海信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3D電視產品,而從實際價格上看,46英寸配備了3D藍光機、2副眼鏡、1張3D藍光碟的報價,已經從上市初期的19999元跌到了目前的16999元左右。
點擊進入:《200Hz四倍速!索尼3D LED電視HX800首測》
從技術上說,3D技術并不是最近兩年才出現的,其實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了色差式3D、偏光式3D、主動快門式3D等技術,只是一部《阿凡達》給我們好好地上了一堂3D課,相信許多看過3D版或者iMax版《阿凡達》的網友到現在都會記憶尤新。要看到好的3D效果,以上三種3D技術中無疑首推主動快門式3D,它既沒有色差式3D的偏色效果,也沒有偏光式3D的分辨率問題。而目前終端賣場的3D電視也多采用的是主動快門式3D技術。
點擊進入:《史上功能最強!三星國內首款3D電視評測》
3D電視從推出之日起,就已經廣受質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無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3D片源問題;二是戴眼鏡看電視問題;三是價格問題。3D片源問題無疑是制約3D普及的最大障礙,目前市場上3D片源可謂屈指可數,3D藍光碟寥寥無幾,甚至備受國人推崇的網絡下載也遠遠達不到需求,花高價購買一部3D電視,卻看不到3D內容,筆者相信這并不各位消費者的初衷。
兩組2D影像錯落有致合成3D攝像機拍攝
兩組2D影像錯落有致合成3D攝像機拍攝
3D電視在CES大展上亮相以后,美國就有家電行業的專欄評論員說到:“要說服一家人都戴上3D眼鏡看電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說家庭用戶愿不愿意戴眼鏡看電視,單是戴上眼鏡所引發的“后遺癥”就足夠用戶警惕:3D眼鏡閃爍的頻率與日光燈詳盡,容易因此共振故不宜在開燈狀態下使用;使用3D眼鏡觀看會引起部分用戶眼睛不適。
3D影像進入左眼視野
3D影像進入右眼視野
筆者曾經聽過一些消費者抱怨:“我家里三代同堂,僅僅送2副3D眼鏡,怎么夠用?新買1副眼鏡要價近千元,根本不合理!”其實不僅僅是3D眼鏡,對于3D電視本身,價格也顯得偏高,還是以46英寸為例,刨去所有配件,單機的價格也要12000-13000元,這對于普通高端2D電視46英寸早已跌破萬元來說,著實是高了不少。
索尼KDL-46HX800的3D眼鏡
從CCFL液晶電視代替CRT電視、從LED電視代替CCFL電視來看,技術的升級一直都是廠商追求更高利潤的結果,3D電視代表著更高的利潤,必然會成為廠商著力主推的“下一代產品”。從目前3D電視的發展狀況來說,要獲得消費者的最終認可,要最終占領大部分的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09年LED背光液晶電視剛剛推出的時候,許多廠商都習慣直接稱之為“LED電視”,即使有失偏頗,但說著說著也最終被消費者所認可。其實目前所謂的“LED電視”與傳統的“CCFL電視”的不同,僅僅在于將背光燈有CCFL冷陰極熒光管背光源改成了LED發光二極管背光源,LED并不見得是多么高深的技術。而真正應該稱之為“LED電視”的,則是LED背光源+LED面板的模式,這就是戶外廣告板了(如體育場的記分牌),可惜由于成本和工藝的關系,難以成為家用產品。
按照廠商的說法,LED電視最大的優勢在于色彩好、對比度高、功耗低、機身薄。其實LED電視也分為側置式LED電視和直下式LED電視,兩者的區別僅在于前者的LED背光源位于液晶面板的四周,后者的LED背光源位于液晶面板的后面。以上所說的四大優勢其實色彩好、對比度高是直下式LED電視的優勢,功耗低、機身薄是側置式LED電視的優勢。
直下式LED電視因為成本較高,而且沒有外觀優勢,往往會被消費者所忽視,從LED電視推出以來,直下式LED背光源的電視也是寥寥,目前僅剩下東芝SV650、夏普LX710/LE700等幾個系列。直下式LED電視沒有超薄的機身,因此并不會為許多消費者所“一見鐘情”。
側置式LED電視無疑是目前LED電視的主流,幾乎每一個液晶電視廠商都將其作為主推產品進行推廣。在筆者看來,側置式LED采用的是導光板技術,極易產生屏幕亮度不均和漏光現象,由此大大影響其畫質效果和實際壽命。而從實際畫質上看,筆者認為側置式LED比CCFL電視并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對于其高高在上的價格,更顯不相稱。
許多網友或許會說,現代家居裝飾風格講求簡約清爽,薄的電視比厚的電視自然要更受歡迎。這個觀點誠然沒有錯,但卻是建立在更高的價格、沒有改善的畫質、更高的使用壽命風險基礎之上,至于是否值得,那就得由各位消費者衡量了。
筆者曾經聽過一個最滑稽也最能代表等離子電視尷尬現狀的真人真事:某新婚兩口子準備購買一部電視,然后讓筆者同事推薦一部畫質好的電視,然后筆者這位同事就推薦了一部等離子電視,然后兩口子驚呼:“電視不都是液晶的嗎?等離子是什么玩意?有液晶電視好嗎?”一連串的問題讓筆者同事頓時無語。筆者本文標題之所以不用“液晶電視選購誤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說電視就肯定不能回避等離子。
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最重要的區別,在于顯示原理的不同,液晶電視采用的被動式發光,因此需要在液晶面板后方布置光源系統,背光源發出的光線經過導光板等原件并通過不同角度的排列的液晶分子,最終在屏幕上顯示五彩斑斕的畫面。等離子電視采用的則是主動式發光,等離子面板采用兩層玻璃板設計,中間充滿了混合氣體,氣體被施加電壓產生離子氣體與基板中的熒光粉反應,最終產生彩色影像。
無論是液晶電視還是等離子電視,在實現技術上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等離子電視的原理迫使它必須采用高壓電路對混合氣體進行激活,由此必然產生耗電量大和壽命較短的問題;液晶電視的原理注定了它的液晶分子響應會有延遲,由此必然產生了畫面拖尾和色彩不夠豐富的問題。相對于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的優點在于色域更廣畫面色彩更準確,響應速度更快沒有快速畫面拖尾現象,缺點是功耗更高,壽命較短。
對于許多眼尖的網友和游戲發燒友來說,顏色不準確、動態畫面拖尾是他們難以忍受的,因此也就有那么一句流傳相當廣泛的說法:內行買等離子,外行買液晶。但對于整個市場來說,高端的、挑剔的用戶畢竟是少數,大眾的、平民的用戶才是多數,這也就造成了等離子廠商倒閉(如先鋒)、等離子電視份額越來越少的現狀,但是這并不意味等離子電視就要被淘汰掉。
在我國大陸地區,等離子電視目前占有整個平板電視銷售的份額,大概在10%左右,或許這個數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我們也往往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推液晶電視的廠商數量比等離子電視要多很多。目前在國內售賣等離子電視的廠商,只有三家,那就是松下、三星、長虹,其中三星、長虹都還是側重于液晶電視的,唯一只有松下是主推等離子的,這就好比分蛋糕,你是愿意跟十多個人一起去搶90%的大蛋糕呢,還是愿意獨享10%左右的小蛋糕呢?
在3D電視逐漸走向前臺,并開始為消費者所接受的時候,等離子電視憑借動態和畫質的優勢,也一直被寄予厚望,甚至有評論將3D稱為等離子電視翻盤的重要途徑。因此綜上來看,“等離子將要被淘汰”無疑是一個偽命題,最起碼在可預見的三五年內,等離子電視都不可能完全退出市場。
現在我們常說的倍速驅動技術,指的是通過運動評估及插幀補償的方法來優化液晶電視動態效果的一種技術,雙倍速驅動技術就是把液晶驅動刷新頻率提升一倍。在中國地區,電視信號為PAL制式,即50Hz,雙倍速驅動就是提升至100Hz,即每秒顯示100幀畫面。如果是在美國或者日本地區電視信號為NTSC制式下,圖像信號為60Hz,雙倍速驅動就是120Hz。
這是由于不同國家地區采用不同電視信號制式而造成的,120Hz與100Hz雙倍速技術原理是相似的,并不是說120Hz比100Hz先進的意思。同理,240Hz和200Hz四倍速驅動技術的原理也是相似的,并不代表著240Hz比200Hz更高級先進。
對于原始信號為50Hz的片源,如果電視僅支持120Hz/240Hz,這時是無法形成倍速效果的,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倍速無效”。一部電視只有同時支持100/120Hz、200/240Hz,才能對不同的信號源都支持。比如某位消費者家里經常觀看有線電視和連接索尼PlayStation玩游戲,由于前者輸出信號源為50Hz,后者為60Hz,因此支持一種信號源的倍速效果要打折扣。
筆者在這里提醒各位網友,許多國產品牌的電視倍速效果就是僅僅對60Hz信號源有效的,在選購的時候一定不能夠完全相信銷售員信口開河。舉個例子某國產品牌對于“真+240Hz”的官方解釋是:真+240Hz=垂直120Hz+水平120Hz,首先可以斷定的是,這個說法不僅說明它對50Hz信號源無效,而且也在偷換概念,倍速技術的實現方式是插幀,也就是兩幅畫面中新增一副運算幀或者黑幀,根本就不會存在“垂直120Hz”、“水平120Hz”的說法。
銷售員的任務是提升銷售業績,至于售后,并不是他們的職責范疇,因此許多銷售員在買電視的時候或許會將自己的產品吹得天花亂墜,因此各位網友在購買電視的時候需要保持一種警惕、戒備的心態,對于銷售員的話多點思考,就必然能夠找出它們的破綻。
說到面板,那是許多網友都會糾結的問題,特別是聽到自己看中的機器竟然是臺灣屏的時候,估計不少網友會打退堂鼓。如果將液晶面板出產廠商進行分類,可以分為LG S-IPS、三星S-PVA、夏普、松下IPS、奇美、友達。如果按照產地分,可以分為日本的夏普和松下,韓國的三星和LG,臺灣的奇美和友達。
夏普被冠以“液晶之父”,液晶面板產量少,一般被網友推崇為質量最好的液晶面板。夏普龜山八代線、堺市十代線的面板目前主要用于夏普的中高端液晶電視和索尼的高端液晶電視。許多網友問到某某型號是不是采用夏普日本原裝屏,其實最簡單的判別依據就是,這款電視的售價有多高。
臺灣奇美友達液晶面板的產量大,而且憑借人工、出口關稅等優勢早就了成本低、售價低的現狀,而這也往往被網友不屑一顧。目前臺灣屏主要運用于國產品牌中低端型號和外資品牌的低端型號。
其實同一個面板廠同一條生產線出來的面板,也分為三六九等,這就是為什么經常會聽銷售說他們的是A+屏的緣故。這就出來一個問題:假如夏普最次的屏幕和奇美最好的屏幕比哪一個比較好?這個問題有點像田忌賽馬,只是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各位消費者無須太在意面板的產地,更要看重電視機的實際效果。
關于面板的使用,筆者覺得還要必要提醒各位網友的是,某些廠商的同一款型號,上市初期的批次和中后周期的批次有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的屏幕,比如將三星屏換成了臺灣屏,這種做法在過去兩年非常普遍,目前也不是沒有,只是受到消費者的抵制更少罷了,各位網友在選購的時候,也請注意這個型號是否被“換屏”了。
我國的廣播電視信號主要分為三種:一是無線模擬電視信號,二是有線數字電視信號,三是地面高清數字電視信號。無線模擬電視信號是最早的,通過魚骨天線就可以接收,但由于效果不能滿足高清電視畫面需求,因此模擬信號正在逐步淘汰,比較常見的是在農村和邊遠山區。
有線數字電視信號就是當地的運營商架線入戶的信號,比如廣州市有線、廣東省有線,這種信號的一大特征是需要機頂盒和解密卡(俗稱小卡),需要用戶憑卡繳費使用,有線數字電視信號又可以分為高清有線電視信號和標清有線電視信號,需要分別配合高清機頂盒和標清機頂盒使用,前者清晰度達1080i標準,后者則只有480p標準。
地面高清數字電視信號采用無線直播方式傳輸高清信號,信號清晰度標準達到1080i,但這種信號目前最大的缺點在于廣播的城市很少,且只有很少數的幾套高清節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全國八大城市開播地面高清電視信號,但最近兩年反而沒有聽到更多的開播信息,而且在原有八大城市,比如廣州也不是整個城市都能夠收到,還要受樓層和朝向等因素的影響。
數字電視一體機有兩種,一是以東芝為代表的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這種電視機能夠通過外接天線,接收地面高清數字電視信號,優點是簡單易用不用繳費,缺點是開通城市少、信號不穩定、高清節目少(一般只有CCTV高清和CCTV1高清等兩三套節目)。
二是以LG/創維為代表的有線數字電視一體機(也叫機卡分離一體機),這種一體機將機頂盒功能集成到了電視里面,通過CAM卡(俗稱大卡)配套解密卡(即小卡),直接將有線電視信號(含高清標清)輸入到電視播放,可以直接避過機頂盒的功能,這樣用戶就不必為如何擺放機頂盒而煩惱了。
對于機卡分離一體機,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每一個城市的解密卡都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CAM卡,比如廣州有廣東有線和廣州有線,CAM卡就是不一樣的;二是有線運營商(比如廣州有線或者廣東有線)一般都是將解密卡和機頂盒配套銷售的,不會分開來賣,因此購買有線數字電視一體機雖然省了機頂盒占地,卻沒省下買機頂盒的錢。
總結:以上6個問題,只是許多電視選購誤區中的一部分,各位網友如果要購買到一部稱心如意的電視,筆者認為要多做做功課,了解一些必備的基礎知識是必須的,不然到了賣場就只能被銷售員忽悠了,最終買回家的很有可能并不是你所需要的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