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來,已連續參加過國內數十場家電展會的某南方家電企業品牌部負責人坦言:“這些年來,各種家電展會是越來越多,展位費也越來越高,但給企業帶來的作用實在有限,各類展會出席嘉賓、參展觀眾、展示產品均是大同小異!
經過調查采訪,《中國企業報》記者發現,展會規模越做越大、定位越來越豐富,最終卻讓參展企業感覺四不像;展會招商人情化趨勢加劇,展會只追求經濟效益卻忽視了對參展企業的軟硬件配套服務;展會招商時承諾的各種新技術論壇、采購洽談會、海外采購團等一系列承諾,總是說的比做的多,最終兌現的很少,要么走樣要么取消,已經成為近年來困擾國內家電展會快速發展的主要軟肋。
多位家電企業人士透露,在國內市場上,只有廣交會主動參加。除此之外的展會,主要是為了維護與政府或者協會的關系,有選擇性的參加。一位國內專業的展覽公司內部人士則透露:“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展會經濟快速興起,而中國的三大車展帶來的經濟效益也非常巨大,這刺激了很多機構和單位主辦展會的熱情。但現階段很多展會的效果實在不敢恭維,很多展會的招商就是面向參展企業賣展位,而忽視了對于專業參觀觀眾的邀請,比如有實力的渠道采購商、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人員等!
近年來,國內各類家電展會的參展企業也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大企業頻頻亮相,很多展會為了提升檔次和影響力,會通過贈送展位等方式邀請一些知名大企業參展,帶動展會的檔次和規模。二是山寨企業、貿易公司蜂擁而來,很多展會為了保證展示規模,往往會將一些偏僻位置出售給很多貿易公司和山寨企業,用于銷售很多新奇家電,包括清潔拖把、多功能榨汁機、按摩器、MP4、手動剃須刀、網絡收視棒等。這直接令展會的定位陷入了極度尷尬的境地中。
實際上,很多展會在設計之初,往往會既考慮新產品技術的發展,又會增加國內商家的采購環節,甚至還會組織全球新技術新產品的發布。但最終在執行環節卻出現了“什么都想做卻什么也做不好”。
“企業參加展會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一是擴大宣傳提升品牌,二是尋找商業合作機會,三是了解產品發展趨勢,F在,很多展會自身影響力較弱,只能輻射行業內部或某個區域,眾多國內經銷商并沒有形成通過展會采購的商業習慣,而更多的是參展企業只是簡單地將賣場的展示區搬到展會上,也達不到趨勢引導的作用。最終讓中國家電展會的發展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眾多家電業內觀察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家電展會當前的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