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韓與臺企爭相搶奪大陸高世代線(六代線以后被稱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生產先機的態勢,業內人士指出,這表明以8代線為代表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技術終于對大陸解禁,但國內的低世代生產線則面臨著淘汰的命運。
日韓液晶面板8代線爭先在華落戶
短短一周,飽受“缺屏”之痛的我國液晶電視行業接連傳來利好消息。
8月31日,日本夏普與南京中電熊貓簽署了協議,在華建立合資公司,生產使用第八代玻璃基板的液晶面板,總投資約300億元,月產量為9萬張玻璃板。
與此同時,夏普還轉讓了第六代液晶面板生產技術及設備。新的第六代工廠將在2011年3月前投入運營。
在此之前,韓國LG Display公司表示,今年8月已與廣州市政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將在廣州開發區科學城興建一個生產第八代液晶面板的工廠,2012年投入使用,生產可超過50英寸的LCD電視面板。雖然項目規模尚未透露,但消息稱約為40億美元(合275億元人民幣)。
最新的外電報道還有,三星電子計劃投資32億美元,在中國的蘇州或深圳擇一,設立8代液晶線工廠。
臺灣廠家急出面表態
一旦日、韓8代項目在大陸正式落地,它們會比臺企更加貼近大陸電視企業,將擁有物流及其他服務優勢。在日韓面板巨頭進逼之下,臺灣面板大廠一改過去低調態度,首次稱希望與臺灣政府討論出兼顧臺灣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政策,逐步開放企業至大陸設廠。
“未來兩三年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液晶電視市場,”友達光電相關人士昨日高調表示,包括珠三角、長三角、北京、天津與上海等地,有不少地方邀其設廠,但臺灣有關部門對在大陸設立面板廠仍存在限制,這才使得友達光電沒有辦法做。
奇美總經理王志超前天也說,大陸占奇美液晶面板出貨比重將超過40%,是受惠最大的面板廠。奇美也希望有關政策松綁后,到大陸設置面板廠。
“液晶面板生產廠家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大家都不想在中國市場上落后別人半步,”,家電產業觀察家陸刃波說,“夏普的動作明顯刺激了整個液晶面板行業”。
金融危機“幫忙”
長久以來,全球液晶面板制造的主導權都牢牢控制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三地企業手中。中國大陸只有京東方、騰龍光電等少數“低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無論生產技術還是產量都與全球水平相距甚遠。
在此之前,日韓企業對8代線為代表的高世代生產線技術的轉讓非常謹慎。日韓政府的產業政策也對日韓企業轉讓這些技術進行了限制。夏普海外事業本部副本部長、中國總代表菅野信行在2007年9月接受媒體采訪時還堅稱“夏普不會在華興建液晶面板工廠及生產線”。但兩年后,夏普的策略終于發生了徹底轉變。
這次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線爭先落戶中國大陸,業內人士認為是金融危機“幫忙”。
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正讓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變得更加明顯。Display Search最新報告顯示,2009年盡管全球經濟低迷,但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仍會有1890萬臺的銷量,較2008年增長44.5%。
在中國,為拉動內需,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巨額投資及積極的產業政策吸引了日韓企業。年初,國務院通過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其中,彩電轉型和新型顯示器核心關鍵器件產業,已被列為今后3年信息產業重點支持的項目。
同時,中國政府的另一項政策也被日韓臺灣企業看好。即2015年,中國將整體完成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時代的轉型,而后者將主要是液晶電視的天下。
國內企業須防花冤枉錢
幾天內,日韓液晶面板大廠你追我趕地張羅著八代線在華落戶,無疑給中國平板電視行業注入了強心劑。
“這些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以后,中國彩電制造大國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銀河證券分析師董思毅認為,“液晶面板的采購、供應和價格等都將進一步得到優化,產業鏈進一步縮短,從而導致中國制造的液晶面板在全球更具有競爭優勢”。
對于產能會否過剩,董思毅認為,目前不必擔心這一問題,“除了中國自用,很多將用于出口”。在CRT時代,中國彩電的最高峰時,全球近一半彩電是大陸制造,數量接近1億臺,中國市場自用約1/3。
業內人士提醒,中國企業不要花大價錢去買低世代線。在8代線投產之后,目前6代以下的大陸液晶面板生產線就會面臨淘汰的命運。據了解,今年7月,合肥市政府斥資20億元從日立引入等離子面板生產線,被業內質疑是“二手設備”。夏普與南京熊貓的合作中,南京熊貓要將其已經停產的6代線用140億元的高價進行收購,值得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大陸轉讓8代線技術的同時,夏普10代線將于今年10月在日本提前投產,三星等企業也在籌劃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