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產業“前端工程當地化”,是夏普今年6月份最新制定的新商務模式。這樣的戰略加上在中國投資的低成本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夏普將液晶面板產業轉移至中國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2008財年,有“液晶王”之稱的夏普遭遇到了其自195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的首次營業虧損,虧損額高達1258億日元。為了應對這一局面,夏普不得不轉變經營戰略,將業已停產的六代生產線轉手。
7月16日,《IT時代周刊》得到消息,南京以超過120億元人民幣的高額技術轉讓費最終牽手“走了中國兩圈都不曾作出決策”的夏普。這是外資企業首次向中國大陸轉移五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也是一向高傲的夏普在海外建設的首條液晶面板生產線。據悉,該項目已經進入細節研究及審核階段。
艱難選親路
夏普公司社長片山干雄一直將液晶面板生產線落戶地點的選擇,比作給待字閨中的女兒挑選夫婿,盡管選擇余地很大,卻是慎之又慎。不想這樣一來,一晃就耽擱了四年。
深圳是最早對引進液晶屏生產線做出計劃的城市,深圳市科信局、發改委、國資委等部門早在2004年就確定了引進五代、六代和七代以上液晶生產線各一條的“聚龍計劃”,目標宏大,推進卻困難重重,未能最終落實。
直到2006年,深圳國資委直屬的深超公司聯合康佳、TCL、創維和長虹等四家上市企業各出資200萬元合資成立了聚龍光電有限公司(下稱聚龍光電),后來京東方也參與進來,各方擬共同建設一條六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然而,當京東方以40%的控股比例成為聚龍光電的技術提供方后不久,投資各方關于資金、技術方面的分歧凸現。
這時,夏普拋出合建一條七點五代線的方案,吸引了深超公司的注意力,雙方又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艱苦談判。后期,夏普以在日本上馬第十代液晶面板線,資金難以分配為由中斷談判,雙方合作計劃擱淺,且再也沒了下文。對此,很多人認為夏普在采取拖延戰術,意在阻止中國企業進入其壟斷的液晶面板領域。而夏普的目光卻沒有停止對珠三角和長三角各電子工業重鎮的評估。
此后,有關夏普和上廣電洽談攜手建立六代液晶面板廠的傳聞于2007年夏天在業界蔓延。由于上廣電與日本NEC于2003年合資成立的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始終處于虧損狀態,加之五代線產能無法滿足主流市場需求,2007年4月,上廣電集團向上海市發改委同期遞交了六代、七點五代和八代線三條液晶生產線的可行性報告,但僅有六代液晶屏生產線建設方案獲批。
就在上廣電積極籌備國內首條六代液晶屏生產線時,夏普又橫刀奪愛,以上廣電一直垂涎而NEC無法提供的七點五代線和高額投資為誘餌,攪了這兩家企業合作的好局。而后,夏普與上廣電在2008年4月開始了又一輪艱難的談判。有消息稱,夏普曾提出,如投資七點五代線則需控股51%,這與其在深圳聚龍光電中提出的談判條件類似。坊間猜測,正是因為夏普希望在獲得控股地位的同時又不完全出讓核心技術,造成了雙方談判僵持不下。
今年2月,夏普財政出現嚴重虧損,為了挽救危機,其加緊了與上廣電的談判,價錢已經談定并且已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審批申請。就在一直懸而未決的六代線項目即將出現轉機的時刻,上廣電方面又突然生變,宣布集團進入重組程序,合作計劃再次流產。
失去了上海的夏普只好重新鎖定合作的目標。今年4月,夏普公司高層到深圳拜訪了相關政府官員。5月,夏普在深圳再次透露年底將在中國大陸建面板生產線的消息。廣東省信息產業廳相關人員也證實,夏普與深圳市已就該項目落戶深圳進行談判,一度走到簽約階段。廣東省政府也毫不掩飾一直在積極爭取,甚至提供了另一個選擇——廣州。
就在眾人猜測廣州和深圳誰能入選時,候選名單中突然出現了南京。
南京的高調爭取
6月25日晚,江蘇省省委書記梁保華在南京會見了片山干雄,有關夏普液晶面板生產線落戶南京的消息便不脛而走。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剛剛出臺的《南京市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中,南京市已將“LCD液晶面板項目”列在首位,其內容便是“建設液晶六代線”。
據業界人士介紹,作為亞洲最大的液晶模組制造基地,南京的平板顯示產業已具有相當的規模。2008年,該產業實現收入為780億元,占全市電子制造業銷售收入近一半,預計2009年將達到800億元。他還透露,南京市一直在平板領域有著自己的發展思路。
彩電平板化已經成為今后國內彩電業的大趨勢,對于核心技術的掌控,也成為中外彩電企業較量與博弈的關鍵。因此,“建設液晶六代線”項目對南京而言,不僅意味著建立起一條相對完整的平板顯示產業鏈,更將走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前面,確立明顯的行業領先地位。而夏普與上廣電合作計劃的失敗和財政虧空恰好成了南京此次產業規劃的契機。為此,南京在介入談判時就早早接受了夏普和深圳談判時提出的條件。
不過,和深圳相比,夏普與南京市政府在液晶電視產業鏈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1996年,夏普就在南京投資了在華唯一的液晶電視整機生產基地——南京夏普電子有限公司。夏普高層稱與江蘇省政府以及南京市政府官員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彼此信任度很高。夏普方面還曾表示,投資中國,最看重的并不是地方政府能給多少優惠條件,而是能否有一個長久穩定的合作。
對此,有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南京市政府曾就“引進第八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與夏普進行談判,后者開出在引進八代線的同時要購買夏普六代線,并將六代線搬至南京的苛刻條件。
“六代線是夏普計劃淘汰掉的,先賣掉六代線賺一筆錢,然后在先進的八代線項目上再讓南京方面掏錢出來合資,那夏普就是撿了一個便宜。”該知情人士表示。同時,他也表示相信,以六代線項目為跳板,劍指八代線的南京市政府已經全盤接受了這個條件。
目前,南京已將引進夏普六代生產線項目列為該市“工業項目一號工程”,還為此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并設置指揮部針對項目投融資、基建、綜合協調等具體問題進行協調,市政府還將出面聯合該市幾家大型企業組建合資公司,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順利解決這個超大項目的投融資、基建等事宜。在此過程中,夏普將出面幫助完成基建,待正常運轉后再退出。
另據該項目實施層的人士透露,夏普方面還將引進包括平板顯示玻璃、模組、液晶、濾光片等20個左右的配套項目,而南京方面則堅持全面的技術轉讓而非合資,并以此為基礎直接切入更高世代的八代線。
業內人士認為,這條產業鏈如果建成,可以使南京的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翻一番。而一旦項目成行,已經在南京建有下游整機工廠的夏普,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鏈上下游產業的協同效應,南京也將成為全球平板顯示版圖中極富競爭力的“制造基地”。
政企合作之路并不好走
在與南京眉來眼去的同時,夏普還頻頻示好彩虹集團。
今年7月初,夏普與中國最大的CRT(彩色顯像管)生產商彩虹集團進行交涉,擬將旗下龜山第一工廠于2004年1月啟用的六代線相關設備售予對方旗下的彩虹電子,作為對方與張家港“舉全市之力支持的重點項目”生產線。業界認為,此舉對彩虹集團從日漸萎縮的CRT向平板產業轉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彩虹集團進軍平板產業,重振CRT時代輝煌的決心,從與張家港市政府合作建設平板產業基地,在廣東中山市低調建設平板電視整機工廠,以及與上廣電集團接觸,希望在上廣電集團重組后收購部分資產等種種動作中都可見一斑。然而,僅僅半個月的時間,這個已經確定技術方案,組建核心技術團隊的六代線,卻因融資不利以及夏普六代線落戶南京等原因不得不宣布停工。
目前,整個平板顯示產業正處在低迷周期,但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高造價六代生產線的熱情有增無減。在南京成功牽手夏普之前三個月,北京的京東方與合肥市政府合資建設的總投資175億元的六代液晶線已開工,但京東方上半年業績虧損過7億元,累計虧損達40多億元,加上彩虹集團和張家港的六代線停工以及上廣電重組期六代線上馬遙遙無期等現實情況,關于地方政府是否應耗巨資投建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爭議始終不絕。
面對各種是非之言,業界有人將此視為當下國內平板顯示企業現狀的真實寫照:在有關投資鼓勵政策下,通過地方金融機構對“戰略性產業”“舉債投資”,完成企業“超常規”擴張。而這類項目之所以能夠屢屢成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然而,自主建設生產線的道路并不好走,各個地方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戰略,步伐上也遠遠落后于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液晶面板企業的八代線和十代線投資計劃。
好在國內的整機廠商仍在堅持不懈地繼續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龍騰光電、TCL分別規劃著七點五代線,創維有意尋找伙伴合資建設液晶面板生產線,長虹也宣布與臺灣友達光電合作,涉足液晶模組的開發與生產,首期將建設4條玻璃基板與背光模組組裝制程生產線。長虹市場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IT時代周刊》,此舉正是為了有效規避“缺屏”制約,降低整機成本,提高市場反應速度,最終實現對平板電視的深度布局。
長虹之意如此,南京、合肥,以及TCL、康佳、創維和彩虹等企業的心意也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