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長虹擅長于在國內資本市場上運用資本運營手段進行相關產業的構建與擴張,日前四川長虹發布公告稱,它將向社會公開發行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30億元,這是今年再融資重啟以來發行的首只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這不僅為發展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提供了充足的“彈藥”保障,而且長虹傾力發展大平板產業鏈的未來前景也非常值得期待。
延伸企業發展戰略:
四川長虹為何要投入巨資砸向等離子(PDP)面板生產線項目,這是此前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要想了解這一點,我們還得從長虹的企業發展戰略構想說起。
長虹董事長趙勇在2000年提出了四川長虹產業結構調整路線圖——“一個坐標,三根軸線”,即四川長虹要以彩電終端制造商作為原點,沿著三根軸線方向(產業價值鏈方向、產業形態方向和商業模式方向)進行產業整合。
其中,就產業價值鏈而言,長虹更注重于從附加值較低的后端整機制造向附加值更高的上游核心技術和關鍵部品方向遷移,以緊跟并引領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以此來提升長虹的盈利能力。
當中國彩電業從CRT時代向平板電視時代過渡時,全球數字化進程的加快,給大屏幕彩電和高清晰彩電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特別是給體積輕薄的平板電視帶來了市場機會,對傳統CRT彩電市場形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暗示了未來液晶(LCD)、等離子(PDP)電視將得到較快的發展。
另外,在平板電視產業中,國外彩電企業幾乎壟斷了平板電視產業鏈的上游資源,使得國內平板電視生產商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例如,在上游行業方面,國內32寸以上的液晶和等離子顯示面板和模組曾完全依賴于進口,而面板和模組占據了整機60%-80%的成本,國內彩電企業在行業的價值鏈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所以,長虹意識到,在平板電視時代里,電視整機生產廠家不掌握屏資源是很難生存的。因為,屏資源(包括面板和模組)決定了平板電視的大部分成本。另外,平板時代的技術更新,90%以上都是由屏本身的技術進步引起的,比如已經是平板化了還想研制更薄的屏。
因而,當長虹準備介入平板電視產業時,首先想到的問題就是一定要掌握平板電視的上游屏及其核心技術等資源(即附加值更高的上游關鍵部件),這樣才能幫助長虹把握住平板電視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并將有助于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以及提高股東的投資回報水平。所以,要想介入平板電視產業,目光首先要盯住平板電視屏生產線。長虹開始積極向平板電視產業鏈上游轉移,這是與長虹的企業發展戰略與構想相吻合的。
鑒于液晶面板行業的競爭相當激烈,進入等離子面板行業相對而言是“一片藍!薄R蚨,在投資液晶面板還是投資等離子面板的選擇中,四川長虹漸漸地偏向了等離子。
觸發長虹重兵介入等離子面板生產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長虹通過合資和收購等一系列資本運作,逐漸掌握了等離子生產方面的一些關鍵技術。
從2005年開始,與在1990年代后期就開始研發等離子的彩虹合作,雙方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世紀雙虹。然后,2006年以1億美元間接收購了韓國歐利安(Orion)公司75%股份,歐利安公司是韓國第一家從事PDP研發的顯示器件公司,掌握了顯示面板的部分核心技術,并且也是韓國第一家擁有PDP批量生產線的企業。由此,長虹獲得了PDP顯示屏及模組項目的核心技術。2007年,長虹又成立了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作為長虹PDP項目的建設平臺。
在掌握了PDP面板生產的關鍵技術基礎上,憑借著自身強勁的競爭實力與競爭優勢,四川長虹很快獲得了銀團貸款及來自政府層面的強力支持,籌集到了投資興建PDP面板生產線部分的部分資金。由此,四川長虹也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投資興建PDP面板生產線的家電企業。眼下,四川長虹發行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30億元,其中10億元增資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用于研發、生產、銷售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這部分資金無疑將有助于四川長虹繼續大力發展等離子電視產業。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長虹之所以會投入巨資建設等離子(PDP)面板生產線,這是與四川長虹的企業發展戰略中側重于發展上游關鍵部件密切相關。而長虹在等離子項目的發展,也將豐富其構筑“消費電子、電子軍工、關鍵部品”大產業戰略的規劃布局。
在CRT時代向平板電視時代過渡的“大轉折”時代中,昔日家電業巨頭的四川長虹似乎注定要“大顯身手”,似乎注定想成就一番難以復制的商業奇跡:構筑從等離子屏、液晶模組核心器件到整機生產的“垂直整合”大平板產業鏈。
從目前來看,長虹在等離子方面的競爭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首先,長虹已擁有完善的等離子核心技術和核心專利約600項專利,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涉及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結構、工藝流程、原材料、電路的軟硬件設計等,其中多項屬于基礎核心專利。
其次,長虹已建成中國首條、國際最新一代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生產線。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通過在短期內的自主研發,實現了等離子屏的規;慨a,這標志著長虹已完全掌握了對于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的生產制造,并擁有了一支多年量產經驗的研發、管理、生產團隊。而且,等離子項目產業鏈的建設與本地化配套能力正在形成,等離子制造生產優勢和產業鏈優勢也正在進一步得到確認。
再次,長虹深知,憑借長期積累的電子產業的技術優勢,可以通過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實現對等離子面板的持續改善,控制或降低等離子面板的生產成本。例如,等離子屏占屏模組成本的30-40%,驅動電路等占60-70%。如果通過對電路部分的持續改善,可以把控更多的降本空間,確保等離子產品的成本優勢。
此外,長虹還具有聯盟優勢,四川長虹分別與松下、日立和三星等PDP廠家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致力于攜手改變產業環境,實現多方共贏。
由此可見,長虹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等離子面板制造商,借助于自身的制造水平和整機研發實力、營銷渠道等方面優勢,以及全面掌握并領跑等離子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全球化趨勢,四川長虹已經在國內等離子屏及整機生產方面形成了整體競爭能力與競爭優勢。
盡管如此,鑒于液晶電視的市場需求增長仍然強勁,而液晶技術是平板電視領域中與等離子技術并存的技術,兩項技術各有千秋,業界和消費者又普遍形成了“小看液晶,大看等離子”的共識。所以,當長虹傾力打造等離子屏時,自然就會想到應該戰略性投資液晶屏。從某種意義上講,長虹投資等離子面板是看中等離子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而投資液晶后端模組則是因為長期存在的現實需求。
也許,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今年6月22日,四川長虹與我國臺灣友達光電公司在四川綿陽組建合資公司,投資生產液晶電視模組。液晶電視模組=液晶屏+背光燈組件,液晶屏是集中了諸多核心技術的關鍵部件。
友達光電是全球前三、臺灣第一大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LCD)設計、研發及制造商,它的產品長期、廣泛提供給三星、LG、夏普及中國大陸企業。實際上,友達的液晶屏技術非常成熟,通過與友達展開合作,整合雙方資源優勢,展開液晶電視一體化設計、制造,降低產業綜合成本,長虹將友達的液晶屏直接引入了平板產業鏈。
成功介入液晶屏,標志著目前的長虹已經掌握了目前平板電視的兩種新型顯示技術。借鑒韓國三星和LG等同時發展等離子與液晶產業的成功經驗,長虹也選擇了同時發展等離子和液晶產業,借此可以形成兩條產業鏈的良性互動,如在等離子和液晶電視兩大平板產品領域實現一體化設計和制造,提高產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降低產業綜合成本,也大大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至此,在電視平板化的發展趨勢中,長虹構建了一套平板電視產業發展的立體式戰略布局。在這一戰略布局的背后,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競爭路線圖也日益清晰——在實現企業在技術、市場、規模化制造、產業鏈控制等方面競爭優勢后,全面提升企業的市場規模、銷售利潤和行業話語權。
當然,液晶和等離子技術是目前平板電視領域內并存的兩項技術,既是冤家又是伙伴,誰也消滅不了誰。但是,在未來的10年時間內,液晶和等離子技術是否會被下一代新的顯示技術同時替代?
之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長虹想到了下一代新的顯示技術問題,想到了液晶和等離子技術是否會被同時替代?從目前來看,下一代新的顯示技術很可能是OLED。
為此,長虹未雨綢繆,看好OLED的前瞻性技術,并有意識地進行了投入。在2007年,長虹先行投資建設OLED顯示屏生產線,期待一旦產業時機成熟,便可以迅速規模化。
長虹在平板領域內的“全方位出擊”,一只腳立足于建設和發展等離子的全產業鏈條,另一只腳又積極邁向液晶模組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控制與生產,同時也關注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究和投資。就這樣,長虹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發展等離子、液晶和OLED顯示技術的家電企業,并且形成了從等離子屏、液晶模組核心器件到整機生產的“垂直整合”大平板產業鏈。
按照長虹內部人士的說法,長虹投資等離子面板,可被稱之為是“修道”,即無中生有地走出了一條路來,起初看似風險很大,但項目進入穩定期后卻受益也更大;長虹與我國臺灣的友達攜手做液晶模組,又可被稱之為“借道”,旨在整合雙方資源優勢,展開液晶電視一體化設計、制造,降低產業綜合成本;而先行投資建設OLED顯示屏生產線被稱為“循道”,即看好一種前瞻性技術,一旦產業時機成熟,便可以迅速規模化。
所以,透過長虹全方位涉足“PDP、LCD、OLED三屏”、構筑從等離子屏、液晶模組核心器件到整機生產的“垂直整合”大平板產業鏈,我們自然可以領略到長虹的戰略眼光與投資魄力。也許,長虹不僅想成就自己的平板產業發展大空間,而且也想成就中國平板產業的一番偉大事業。
當四川長虹傾力打造從等離子屏、液晶模組核心器件到整機生產的“垂直整合”大平板產業鏈時,也許,消費者和投資者更期待的事情是,大平板產業戰略發展能給長虹帶來多大的增長空間?
由于長虹從事的主營業務從廣義上講屬于消費電子行業,等離子和液晶電視是長虹的主要產品之一。因而,在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消費需求的穩步上升、彩電行業進入平板時代及政策支持等因素,都將給四川長虹發展平板產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首先,今年上半年我國的消費需求持續回升,增速穩步加快,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同時,農村消費增長快于城市,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長加快。上述因素的存在,都將推動城鄉居民人均消費的快速增長,并對刺激平板電視的消費需求有積極的影響。立足于發展大平板產業鏈的長虹,也將從我國消費需求較快增長中獲益匪淺。
其次,國家出臺的“家電下鄉”及“以舊換新”政策帶動農村消費明顯升溫,有效刺激了農村消費的快速增長。該政策的核心是對農民購買家用電器進行13%的財政補貼。財政直補提高了農民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愿,今年以來農村家電產品銷量迅速增加,農村消費顯著升溫,農村消費增長連續6個月快于城市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電下鄉政策。
其實,長虹的家電產品(包括平板電視產品),也將受惠于國家的“家電下鄉”政策。例如,截止2009年6月30日,長虹家電下鄉產品銷量較去年再次大幅提升,其中彩電仍高居家電下鄉彩電第一,冰箱從去年家電下鄉企業銷量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手機出庫增長50%以上,累計銷售占比仍高居第一名。
再次,從彩電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看,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發展,電視功能由原來的單一電視功能向多媒體信息終端發展,顯示終端也由單一的CRT向PDP、LCD等平板顯示發展,這一發展前景已經非常明朗。據韓國顯示市場調研公司DisplayBank的預測,目前,平板電視(包括PDP和LCD)的市場容量已經超過傳統的CRT。
以我國為例,“高清”、“大尺寸”將成為中國電視消費市場需求的兩大主流趨勢。對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預期購買平板電視的城市消費者家庭選擇40英寸以上大尺寸平板電視的比重達到38%,“大尺寸”將成為國內平板電視消費主旋律。
所以,在彩電產業從CRT向平板電視過渡的時代里,電視產業的整體升級,長虹將迎來轉軌數字電視的歷史性發展機遇。而長虹將憑借其品牌、銷售、技術與研發、規模和質量等方面優勢,在目前和未來的平板產業鏈的激烈競爭中也將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發展空間。
上述三方面分析顯示,宏觀與微觀因素都有利于長虹的未來發展。從短期來看,平板電視業務的盈利前景仍會有所變化,但在等離子屏進入量產爬坡,以及對裝配自主知識產權歐寶麗等離子的市場投放后,長虹將逐步形成等離子產業的增長空間和盈利能力。
從長期來看,由于長虹在PDP、LCD和OLED等方面的主動出擊,其產業發展更具可持續性,這也為其未來盈利增長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次,長虹發行可轉換債券的資金使用上,將其中10億元增資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用于研發、生產、銷售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未來將有助于提升長虹的盈利能力。
長虹已經打開了通向未來電視機顯示屏核心技術的通道,大平板電視技術將為長虹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