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決定不做6代線了,打算轉做上游玻璃基板制造。” 7月20日,記者從張家港經濟開發區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張家港“舉全市之力支持的重點項目”——與彩虹集團合資建設的第六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已于近日停工,張家港市政府決定轉投面板生產的上游關鍵配件——玻璃基板,總投資規模也從146億元縮小至40億元。
上述人士說,不過有關生產玻璃基板的項目目前正處于討論、調研階段,一些具體工作還未正式展開。
張家港第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的另一合作方彩虹集團對停工消息進行了確認。該公司解釋說,股東認為當前液晶面板行業競爭激烈,企業運營壓力不斷增大,繼續投資液晶面板項目風險較大,鑒于此全體股東決定暫緩液晶面板建設。
彩虹集團系中央國資委直屬企業,是中國最大的CRT(彩色顯像管)生產商,旗下擁有彩虹電子(00438.HK)和彩虹股份(600707.SH)兩家上市公司。由于CRT市場需求不斷下滑,近期該公司正積極謀劃從傳統CRT業務在向液晶顯示業務轉型。
作為轉型的最重要一筆投資,該公司去年與張家港市合作,宣布投資近146億在該市建立一條第6代TFT-LCD生產線。
上述開發區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導致項目停工的直接原因是缺乏資金。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146億元,彩虹集團與張家港經濟開發區實業總公司等出資組建合資公司,主要資金來源于銀團貸款。根據記者從張家港當地銀行了解到的信息,當時資金銀行曾討論要組成一個70億-80億元的銀團貸款去支持。
“當時銀團貸款由國開行牽頭,后來國開行決定不做了,其他銀行也沒有積極性。”當地一家銀行的內部知情人士說,另一方面,由于6代線切割面板本身價格跌得很厲害,整個產業本身也不景氣,對于這種盈利波動大、周期性強、前景不明朗的產業,銀行更為審慎,綜合考慮各方風險,銀行最終還是放棄了該融資計劃。
目前整個平板顯示產業正處在低迷周期。國內最先投資平板顯示產業的龍頭企業上廣電集團因資不抵債已被相關機構接管重組。另一家本土企業京東方依靠上市公司及地方政府支持獲得了大量融資,并在合肥投建了第一條6代生產線,但該公司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財務壓力較大。
不過,業內也有人士認為,導致彩虹停工的另一原因可能與夏普6代生產線即將落戶南京有關。為了解決6代線技術問題,此前彩虹集團曾與夏普就該公司已停產的一條6代線購買相關設備和專利等問題進行過商談,不過,近期有消息顯示,夏普該條6代線落戶南京可能性極大。而此前彩虹也曾與上廣電集團接觸,希望在廣電集團重組后收購部分資產。
“無論從技術儲備還是管理團隊來看,彩虹6代線建設都是不成熟的,風險很大,停下來也未必是壞事。”上述業內人士評價說。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官方信息,彩虹集團去年營業收入為52.08億元,而僅張家港6代線一項投資的投資額,就達到其總收入的3倍,彩虹集團的這一投資決策本身就充滿爭議。
不過,這也是當下國內平板顯示企業現狀的真實寫照:在有關投資鼓勵政策下,透過地方金融機構對“戰略性產業”“舉債投資”,完成企業“超常規”擴張。而這類項目之所以能夠屢屢成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根據彩虹集團與張家港政府簽訂的戰略協議,這條6代生產線只是張家港市政府建設平板產業基地的第一步。在其之后,雙方將圍繞該生產線的建設,組建平板顯示技術研發中心,并打造上下游液晶產業鏈。6代生產線建設工程的停工,意味著張家港市打造“國內最大、集制造和研發于一體的平板顯示產業園區”計劃的落空。
事實上,無論是張家港,還是此前與京東方合作的合肥,以及近期傳聞爭奪夏普6代生產線的廣州、南京,對于地方政府耗巨資投建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熱情,業內一直充滿爭議。在張家港6代線項目緊急叫停之后,有關于地方政府是否應耗巨資投建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爭議聲再起。
臺灣光電與半導體設備產業協會(TOSEA)總干事王信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引進面板產業不外乎要GDP以及創造就業機會,前段面板生產其實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用人最少的地方,并且需要高層次人力,從這個角度看,發展面板生產意義并不大,引進后段模組生產線才是聚產業鏈、創造就業機會的關鍵。
不過,地方政府內部人士對此并不贊同。長三角某經濟開發區招商辦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說,TFT-LCD是國家鼓勵的戰略性產業,地方政府之所以積極支持高世代生產線,并非單純追求GDP,而是從產業升級以及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考慮。
“當然不是說每個地方政府都能做。”該人士說,項目的風險高也是顯然的,目前政府內部一部分爭議在于,是投資別人轉移過來的“二手線”還是直接上目前日韓企業主流生產的8代線?現在想做的地方政府都想直接上第八代線。
“如果一定要建設面板生產線,無論是技術或是人才,6代是必須經歷的過程。”王說,目前中國市場還以26英寸、32英寸為主,只要42英寸以下電視第六代生產線都可以應付,建設6代線比較符合中國電視面板需求。如果直接從第五代跳到第八代,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