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打通多元化融資渠道
記者了解到,液晶面板行業既是一個高投入的產業,也是一個高風險的產業。高世代面板投產后,前3-5年企業一般都會虧損,因為高世代生產線的運行周期至少是15-20年。在渡過了3-5年的虧損期后,將會有長達15年左右的贏利期。但是,如果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起來了,技術研發跟不上,三五年后產品過時,生產線將變成一堆廢鐵。
張百哲告訴記者:“投資面板生產線不是僅僅引入一條生產線那么簡單,后續的投資將更加龐大。投資后如何支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關鍵。”
深圳天馬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并沒有建高世代生產線的計劃,他們選擇深耕中小尺寸顯示屏市場。公司總經理劉瑞林表示:“從企業的角度來講,目前技術并不是障礙,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資金上。”
興業證券研究中心行業研究員時紅同樣向記者建議道:“投資建設TFT-LCD高世代生產線具有一次性固定投資高、技術與資金雙重密集的特點,因此資金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特別需要發揮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打通多元化融資渠道。”
據了解,日本發展液晶面板產業主要依賴財團和上市公司雄厚的資金,韓國早期主要依靠銀行,我國臺灣則開拓了涉及海外的、公開募集與私募相結合的融資渠道,多次通過發行公司債、ADR(美國存托憑證)、GDR(海外存托憑證)、ECB(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等形式成功募集了巨額資金投資建設TFT-LCD產業。
相比之下,目前我國大陸投資建設高世代TFT-LCD生產線所需資金以政府扶持的銀行貸款為主渠道,效果并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