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馬液晶生產線被日本玩殘二次之后,南京又被所謂的夏普八代線搜刮120億之多,這簡直是中國產業突圍中觸目驚心的一次“南京大屠殺”!
夏普商貿(中國)公司品牌統籌楊曉麗對新華家電網表示“夏普第八代液晶生產線極可能落在南京!”夏普在中國的折舊生產線似乎找到了一個替罪羊!“在上海、深圳、廣州明智地拒絕夏普的低世代生產線騙局之后,南京似乎成為夏普在中國傾銷過時生產線的暴利之羊!”中國首席產業經濟學家施業傳教授認為:目前高世代液晶生產線必須是十代以上,而夏普液晶拚命將落后的低世代的八代生產線推銷給中國地方政府,目的就是為自己進軍12代以上生產線尋找產業替罪羊,難道中國地方政府被夏普玩殘了二次之后還要被玩殘第三次?如果南京花120億上馬第八代生產線,從建廠、培訓、管理到營銷,起碼要二年左右,而液晶生產線幾乎是每年升級一次,二年以后的八代線鐵定是低世代生產線,在京東方、上廣電、龍騰光電等國內第5代液晶面板運營商全線虧損而且張家港拒絕第六代線之際,南京真的相信能避免一次中國產業資本被那些披著先進技術外衣者的“南京大屠殺”?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中國企業得益的總是日本人?
京東方、上廣電、龍騰光電等國內第5代液晶面板運營商全線虧損,這客觀上挽救了張家港146億的投資失誤,如果這146億投下去,正如新華家電網與贏消網等權威媒體報道的“張家港146億極可能是長虹趙勇60億豪賭等離子的結局:前途渺茫!”盡管中國地方政府紛紛想上馬液晶生產線,但為什么總是接連被國際產業資本暗算和利用呢?長期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的施業傳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官員大多不懂產業資本,特別是消費電子行業的產業資本的陰險狠毒,以日本企業為例,他們升級自己的生產線是有預謀的,像液晶與等離子生產線,基本上是一年換代一次,八代液晶生產線雖然2009年還不算很過時,但到了2010年以后,就會過時了,現在夏普、三星、索尼、松下基本上都有了成熟的第12代液晶生產技術,他們現在還不想大規模生產,他們要等手中的八代以下生產線一拋售出去賺了大錢,立馬拿這個錢生產12代以上的液晶,別說夏普不轉讓第八代的技術,就算夏普轉讓第八代生產線技術,接盤者也無法與夏普、三星和索尼的第12代生產線競爭,所以這個液晶技術的大賭局的遙控器根本不可能讓中國企業擁有,或者說這個液晶賭局從一開始就意味著是死亡游戲!日本索尼、松下、夏普玩弄中國企業的高明手法就是“左手給你一支槍,右手早已啟動了導彈按鈕!”
等離子與液晶生產技術本身也將全面淘汰出局
“別說第八代液晶生產技術,就是第12代液晶生產技術,也可能在10年后全軍覆沒!”一直與愛國經濟學家吳敬鏈教授有緣的施業傳教授認為:其實南京地方政府必須明白,整個液晶生產技術也是“過度產品”,目前日本索尼與三星和夏普正在悄悄開發更先進的顯示技術,這種技術薄得像紙,而且可以比電影屏幕還大,成本也極低,目前技術已成形,但還沒有大規模投產,主要也是因為他們手中的第八代以下的液晶生產線沒有賺足錢,加上他們在歐美市場因金融危機而虧損累累,一旦有人巨資購買了他們想淘汰的生產線,他們立即會將這種改變全世界顯示技術的產品上市,而且一旦上市,現在等離子與液晶生產線將全部變為垃圾,就像數碼相機一出世就讓傳統的顯示膠卷全軍覆沒一樣!這也是為什么新華家電網與贏消網多次呼吁長虹60億豪賭等離子是不明智之舉一樣!
中國彩電要堅持核心配件突圍與有序技術創新
近日,《南方都市報》分析新華家電網與贏消網的觀點后也預言“夏普似乎終于給自己的第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找定婆家,在上海、深圳、廣州忽悠一圈后,夏普將6代線賣給了南京!該項目已經進入細節研究及審核階段,如無意外近期即可公布總投資將超過120億元!”剛剛出任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的施業傳教授認為:中國企業不要天真地以為市場和金錢就能買到真正領先的核心技術,中國目前的優勢主要是彩電的整機合成、配件技術、液晶模組技術、生產工藝和人工成本等方面,但最上游的核心技術確實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我們沒有必要心急,購買即將淘汰的生產線是最失策的,最高明的辦法就在于以下幾點產業突圍絕招:一是高薪從日韓企業挖團隊開發人員,技術說白了也是人掌握的,只要我們給出比日韓企業更高的工資或股份,一定能挖來日韓技術高手為我所用;二是跳開液晶與等離子,直接研發更先的顯示技術,避免下一次技術浪潮中再落后!三是像創維彩電的知名偽君子黃宏生那樣施展盜竊神功“拿來”日韓技術,實行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新華家電網與贏消網也評價拿來主義沒有什么可恥的,日韓的技術也有不少是從歐美盜竊來的,商業戰爭照樣也適用兵不厭詐這一條孫子兵法!澳大利亞的必拓就是用這一招在中國鐵礦石談判中賺得眉開眼笑!
“你越買,他越比你強;你越買,他越比你先進!”施業傳教授諄諄告誡中國企業總裁們:只要中國企業堅持自身的優勢不動搖,不要盲目溝買日韓即將淘汰的過時技術,穩步推進步步為營,才能在一場持久戰中贏得中國創造的主動權!否則,盲目收購的結局反而變成了“資敵通奸”,反而成全了對手的“技術進步”,而讓淘空身子的中國產業更加陷入“落后陷阱”之中,這一點也正是西方跨國公司長期謀害中國產業資本的奧妙與狠毒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