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赴臺采購團中共有9家大陸主要彩電企業,分別是海信、海爾、創維、康佳、長虹、TCL、熊貓、上廣電和廈華。液晶面板廠家面對如此龐大的采購陣容,不禁喜上眉梢。
“臺灣整體液晶面板行業尚未走出虧損的陰影,生產線開工率也沒有恢復正常,此刻面對大陸彩電采購團的到來,自然是非常歡迎。”奇美電子電視面板事業總處副處長洪茂盛向CBN記者表示,9家大陸主要彩電企業在臺灣的洽談流程是“6月3日到‘友達電子’、4日到‘中華映管’、5日到‘奇美電子’”。
采購金額將達44億美元
與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歐美等地疲軟的彩電市場不同,受“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利好政策驅動的中國彩電市場仍現出蓬勃生機。
根據Display Search最新發表的全球電視出貨報告指出,中國成為全球電視出貨量最大的區域市場,去年第四季度中國電視出貨量占全球電視的19.1%,今年第一季度上升到21.3%,這都歸功于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大幅增長,統計結果顯示出中國液晶電視出貨量是全球唯一呈現“正增長”的國家。
與此同時,上游液晶面板產業也逐漸回暖。
今年4月份大尺寸液晶面板(指10英寸及以上)出貨量超過4000萬片,較上月增長6%,是連續七個月以來出貨數量最高的月份。出貨結果與Display Search在3月中對市場看法一致,2月份出貨結果顯示液晶面板行業景氣指數跌入谷底,3月份逐漸復蘇,4月份則持續回穩。
Display Search大中華區副總經理謝勤益預計,今年第二季度液晶面板出貨量仍將持續增長,同時液晶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將恢復到80%。
海峽兩岸,一邊是大陸液晶電視整機市場的旺盛需求,一邊是臺灣上游液晶面板產能的快速恢復,為此次大陸9家彩電企業赴臺采購帶來了強勁的“促成劑”!
今年1月份,根據相關政府部門和協會促成簽署的“2009年采購意向書”,9家大陸彩電企業將向友達光電、奇美電子等臺灣液晶面板生產企業購買22億美元的電視用液晶面板,采購額與去年相比增加了59%,采購量超過了1200萬片,涵蓋了各主流尺寸規格。
不過,今年1~5月份,各個大陸彩電企業都是分別與友達光電和奇美電子談判采購事宜的,各買各的。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6月1日率團,與大陸9家彩電廠家的高管赴臺采購,則是大陸彩電行業首次實質性的“團購”。
白為民表示,之前宣布的對臺采購液晶面板金額為22億美元,但目前看來遠遠滿足不了大陸彩電液晶電視整機廠的需求,因此預估今年全年采購金額將倍增至44億美元。
優勢互補
對于尚處于困境中的臺灣液晶面板廠家來說,通過大陸9家彩電企業拋出的巨無霸采購訂單迅速增加出貨量,能夠恢復產能、盤活現金流。
洪茂盛表示,專注于上游產業的臺灣液晶面板廠家,普遍在液晶電視整機領域沒有強勢的品牌、渠道和龐大的市場資源,而這些卻是大陸彩電整機企業所擁有和擅長的,所以,大陸彩電企業聯合赴臺采購有助于加強兩岸合作、優勢互補。
由于對大陸廣闊市場的看好,奇美電子會將最新研發的產品首先投放到大陸市場,例如,今年奇美電子推出的省電、環保的“AGT超能屏”就是為創維、康佳、海信等大陸整機企業量身定做的,目前在其他地方還沒有銷售。
在全球范圍內的主要液晶面板供貨商,除了臺灣的友達光電、奇美電子、“中華映管”等廠家之外,還有韓國三星、LG和日本夏普等。
與日本、韓國液晶面板廠家習慣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不同,臺灣液晶面板廠家普遍向大陸派出了專門的團隊與整機企業密切合作,使得上游液晶面板與下游液晶電視整機企業“協同研發、協同生產、協同營銷”,以達到互惠互利的共贏目的。
拉低液晶面板價格
昨日,正在臺灣參與聯合采購會議的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總經理徐明,在接受CBN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在中國政府推出家電下鄉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推動下,今年大陸液晶電視市場的增長速度遠超預期,預估今年長虹液晶電視銷量為450萬臺,比去年的200萬臺增加一倍多。長虹計劃今年對臺灣液晶面板廠的采購量會在300萬片左右,金額為10億美元左右。
從今年春節之后,隨著韓國三星和LG的帶頭漲價,使得全球液晶面板的價格開始全線上漲。
根據displaysearch的統計,從3月19日到5月20日,26英寸液晶面板上漲了7美元,32英寸上漲了12美元,37英寸上漲了6美元,42英寸上漲了12美元,對于在零售終端大打“價格戰”的液晶電視整機企業來說,上游液晶面板的漲價使得整機利潤率越來越低。所以,此次赴臺采購的重要意義更加凸顯。
徐明認為,臺灣液晶面板價格相對便宜,此次大陸9家彩電整機企業如此龐大的整體采購規模有助于將液晶面板的價格拉低,從而降低整機企業的采購成本。另外,對于整機企業來說,也能夠保證獲得充足的上游液晶面板貨源。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介紹,由于臺灣液晶面板廠家的管理、銷售、人工、財務等成本比日韓廠家低,生產效率更加高,所以臺灣液晶面板廠家的產品銷售價格相對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