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不足導致產能下滑
目前,國產彩電制造企業的液晶面板來源于兩個渠道。一是日韓,一是中國臺灣。相對而言,臺灣屏更便宜,所以應用也就更多。但最近以來,臺灣屏的產能下滑十分明顯。供求關系失衡,價格自然上漲。
至于臺灣屏產能下滑的原因,則又與其原材料有關。自去年年底以來,受金融風暴影響,全球性消費下滑,導致諸多原材料生產不足。這其中,就有液晶面板不可或缺的玻璃。玻璃的短缺直接導致液晶面板產能縮水。而近一年來,玻璃短缺的勢頭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液晶面板價格也就連連上漲。據統計,半年來,液晶面板價格上漲了20%。而據估計,玻璃短缺的現象至少還將持續一個季度以上。這也就意味著,液晶面板產能不足將同樣持續至少一個季度。
令人感慨的是,就在去年,液晶面板曾經暴跌,直接帶動彩電整機價格大幅下滑。對此,相信消費者都有感受,去年各大彩電企業大打價格戰,液晶電視的價格直線下跌,如今,隨著產能不足問題凸顯,各大彩電企業已經失去了大規模進行價格戰的資本。
只有漲價才能活下來
世事輪回無常。如今,彩電制造企業面臨著成本大幅上揚的壓力。一臺液晶電視的生產成本中,面板和芯片至少要占到60%以上。而放眼目前國內彩電制造企業,一臺液晶電視的正常利潤也就10%左右。
顯然,正常情況下,20%的成本上漲是彩電制造企業無法從內部消解的。業內專家羅清啟就表示,在國產彩電制造企業中,或許有個體差異,但整體而言,成本優勢已經喪失,再打價格戰無異自尋死路。要想活下來,必須找到新的營銷點,“我認為,就是漲價。”
但業內人士也一致認為,彩電制造企業不會簡單地直接提高價格,而是會采用更新換代和發布新型號、新產品等方式,悄然中變相漲價。據估計,今年十一前后,液晶電視的價格相比眼下,將會有較明顯的上漲。
最近是購買的好時機
一方面是液晶電視成本優勢正在喪失、價格上漲無法避免,另一方面,最近市場卻表現出一股“逆流而動”的詭異態勢———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最近平板電視的價格卻在下降之中。比如索尼20英寸彩電系列降至2900元以內,LG的32英寸新品促銷價在2700元以內。康佳一款32英寸近期更是跌到2500元以下,創維的05系列37英寸售價3799元,還贈送筆記本音箱。大尺寸方面,海信一款40英寸全高清售價3999元,僅相當于之前37英寸的價格。目前頗受消費者青睞的46英寸液晶電視,三星、LG、夏普、索尼、飛利浦、東芝等合資品牌的價格在8000~10000元之間。TCL、創維、海信、海爾、長虹等國產品牌還要低1000~2000元……
本來,夏季不是彩電的傳統銷售旺季。
但最近,國家“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補貼”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加上淡季促銷,這個夏天彩電市場也極不平淡。“如果和去年同期相比,平板電視的價格跌了至少三成。而且最近幾乎每個品牌都在搞促銷,價格確實很實惠。”創維四川公司總經理趙科表示。
記者從蘇寧、國美等家電賣場獲得的信息也表明,近期平板電視的銷售明顯好于往年同期。顯然,無論從哪方面來講,近期都是有購買平板電視計劃的消費者出手下單的好時機。
未雨綢繆下一代顯示技術
在發展時下最為熱門的液晶產業的同時,昆山市也在未來平板顯示技術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方面積極探索,并將有望形成政府注資,聯合企業人才一起研發、試驗、制造的良好氛圍。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在完成了中試工藝技術集成后,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決定開始OLED大規模生產線建設,并在全國選擇產業化地點。當時很多地方對OLED還不是很了解,但在這個過程中,江蘇省昆山市政府發現OLED產業是國際顯示行業新的發展方向,組織人員學習OLED知識,并最終由昆山的投資機構和維信諾公司股東共同投資4億元在昆山投資建設OLED大規模生產線。
據昆山維信諾總裁陳耀南介紹,當時昆山市為了引進維信諾項目,不僅學習相關知識,而且將配套的一些企業吸引進來,讓這個產業的配套更好。此外,在對于OLED這種將成趨勢的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面前,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代表昆山市官方研究機構也參與到該項技術的研究中來。『工業技術研究院將與維信諾一起對OLED技術進行研發,并正在爭取市里的項目。屆時,維信諾提供人才儲備,我們出資金和場地,建設一條OLED產品的中試線。』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姜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記者獲悉,本月下旬昆山市政府將對該項目作出評判,決定是否對其進行投資。
記者同時從陳耀南處獲悉,該項目一旦上馬,很有可能在未來兩三年內直指用于電視屏幕的20英寸-30英寸大尺寸AM(主動型)OLED產品的生產。按此推算,一旦昆山市政府決定投資OLED項目,未來幾年內將為此投入幾十億元的資金。而他們的希望是,如果該項目一旦落實,能夠像PM(被動型)OLED項目那樣爭取到國家在AMOLED方面的專項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