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漲價了!這個曾被圈內人看成是“狼來了”的消息,終于在這一個月被落到了實處。昨(6.9)天,浙江新聞記者從超市、賣場、商場等家電銷售的負責人口中核實了這一消息。“漲價對象主要是國產品牌的小尺寸液晶電視。”麥德龍超市負責電視機采購的岳經理說,引起這波漲價潮,主要是源頭廠家對液晶面板的減產。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美元的持續走軟導致了價格抬頭。
“春節前,供貨商一直都在預測液晶電視要進入降價時代。”目前,麥德龍出售的國產液晶電視品牌包括康佳、長虹、王牌、冠捷等。“二月、三月份國產19英寸液晶電視的售價不超過1000元。到了四月做特賣的時候,顧客還可以在這個價格上享受9折優惠。”岳經理說,這些供貨商曾經預計19英寸的液晶電視售價會打破950元大關。
進入五月,供貨商突然傳來了小尺寸液晶電視價格要抬頭的消息。“一個星期里,四五個供貨商同時告訴我液晶電視要漲價。”岳經理說,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漲價潮直接波及超市零售。目前,麥德龍銷售的19英寸、22英寸、26英寸的液晶電視都有不同幅度的漲價,上揚幅度在50元-100元不等。
是什么引發了這波漲價潮?岳經理歸咎于液晶面板的供不應求。“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進口品牌,液晶面板的生產大多來自于中國臺灣。”他說,受到去年金融危機影響,由于液晶電視的供大于求,臺灣的面板生產商紛紛減少了產量。但隨著經濟復蘇,液晶電視的市場需求又慢慢回暖。“尤其是中國,液晶電視正成為家電主流產品,市場需求幾乎成倍增長。”
“而漲價范圍局限在小尺寸,是因為隨著液晶面板的緊缺,電視生產商在裁板的計算上會更加精打細算。”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生產商制作的整塊液晶板可裁分多塊液晶電視面板。“尺寸越大、利用率也就越大。”該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大尺寸液晶電視成為發達城市的主流產品,小尺寸的液晶面板生產也因供求關系日益吃緊。
昨(6.9)天,解百家電商場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從側面也聽到了液晶電視漲價的傳聞。“26英寸的面板漲價18美元/塊,32英寸的面板漲價30美元/塊。”該負責人認為,中國臺灣的液晶面板生產商與全球電視生產廠家是以美元計算貨款,而最近美元的持續走軟導致了源頭廠家提高了售價。“這應該是一個短期的行為。我們的供貨商暫時沒有漲價的打算。”但是,該負責人也表示,如果這種情況長期不扭轉,漲價風波同樣要波及商場的零售終端。
蘇寧電器對此表示,賣場的零售終端價格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廠家的確已對賣場提高了批發價格。“顧客不用過分擔心漲價。”賣場負責人表示,由于蘇寧是全國統一大批量采購家電,因此部分廠家的漲價并不會影響零售價格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