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不一定中標 高價未必出局
經常會有一些參加投標的供應商納悶在某些項目的投標中,低報價為何無法獲得采購人的垂青,而高報價反而可以技壓群芳中標呢?難道這其中有人暗箱操作,做出損公肥私的勾當?
對此,經常參與投標的北京合創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徐文輝透露:在投標的過程中最低報價中標并不是百試不爽的規律,同時最高報價中標也并非不可能。這其中的奧秘主要在于對評標方法的選擇。目前,我國采用的評標方法大致有三種:最低投標價法、最低評標價法和綜合評分法。
最低投標價法,即誰的報價低,誰就中標。此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技術含量不高的通用產品。但目前在國內,此方法已很少被采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根據采購方的有關規定,低報價的產品也需符合采購人對產品實質性的要求,尤其是超低的價格,必須做出書面說明,還要經過實質性的審查,否則,報價再低,仍可作為廢標。
最低評標價法,主要適用于國際招標,該評標法主要根據技術、商務的要求確定評標因素,用加價的方式進行調整。但對于哪些因素可加價及加價的幅度則根據采購人的意圖決定。應用這種方法時,本身報價較低且加價因素較少的產品,最終價格也比較低,所以對同檔次的產品,報價低的有一定的優勢。
綜合評標法,是目前在國內運用最廣泛的招標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最能體現采購人的意圖,使其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運用起來靈活性較強。這種方法的運用也使高報價戰勝低報價成為可能。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招標人或采購人的傾向。對于注重產品質量的采購人來說,只要產品價格在其采購預算內的,哪怕很高,也有可能中標。因為在評分方法中會相應提高質量、品質的權重,而放低價格的權重。同理,如果注重價格,在評分方法中質量和價格所占的權重就會發生逆轉,低報價中標的可能性就較大。
另一方面,取決于評委們打分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不排除組織者對評委們傾向性的暗示,但評委畢竟是獨立打分,有的會給高報價打高分,同樣,有的會給低報價打高分,因此低報價中標或高報價中標都會成為可能。
目前,在投影機行業的競標中,采用第三種情況的最為普遍,所以就會經常出現無論是低報價中標還是高報價中標都不是絕對的,價格并不是唯一決定因素,尤其是在高教行業,由于資金相對充足,往往更在意競標產品的性能、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