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底國內高清電視市場保有量將接近5000萬臺大關,而五年前這一數字不足百萬。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高清內容產業卻步履蹣跚。以動作最快捷的央視為例,其計劃到今年底的高清頻道數目(含而外付費頻道)不過8個左右。高清顯示設備擁有量巨大,高清內容和播放設備的匱乏已經成為國內“高清”產業發展進步的最大矛盾。
高清播放產業的灰色生存
面對高清內容的匱乏,部分廠商想出了一招好主意:“舶來”。通過互聯網,消費者很容易尋找到大量高品質的高清影視內容。其中,絕大多數是歐美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已包括部分日韓港臺地區的節目源。
歐美等發達市場,高清娛樂演進速度明顯快于國內。這一方面得益于高清概念和技術本就發源于歐美地區,另一方面更得益于當地的內容上和消費者相對“財大氣粗”。拒不完全統計,美國市場銷售的電影產品中的高清版本已經超過1500部之多,達到4000小時的節目量。同時電視劇、各種綜藝節目也擁有眾多的“高清版本”進入市場。分析認為,美國市場的高清內容產業至少領先于國內市場3年以上。
在國內影音內容市場上,互聯網已經成為第一大“盜版源”。其中,國內市場消費者接觸到的歐美原聲音視頻產品相當一部分來自于互聯網的“盜版傳播”。通過BT下載、電驢下載、免費內容共享和寄存空間,大量的海外高清內容獲得了在消費者之間流傳復制的技術基礎,并成為了目前國內高清影像產品最容易得到的“內容源”。
建立在網絡高清內容泛濫的基礎上,一種稱為“高清播放機”的嵌入式電腦產品開始在國內市場流行。據不完全統計,這種產品的市場國內市場保有量已經超過了藍光碟機產品,成為了家庭專業高清播放設備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產品。
“高清播放機”本身具有“開放式”的技術體系。它允許消費者繞過任何的版權保護技術,來添加網絡高清內容,并進行播放。以芯片硬解碼的方式,這種設備能夠獲得很高的播放性能和產品性價比。對于片源問題,部分終端零售商販會大量的下載網絡盜版內容,并未購買用戶提供“拷貝”服務。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選擇自己到網上下載相關內容。
據統計表明,部分內容源較豐富的銷售商,可以為高清播放機用戶提供最高達到數百部以上高清內容源,數據量達到T級別。同時,這些內容大多數是市場較火爆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如果計算這些內容本身的優秀程度和火爆程度,可以認為高清播放機產品已經獲得了超過50%的高清影片內容供應支持。
高清電視、高清播放機、網絡高清內容和部分商家的大量集體拷貝已經形成國內高清產業一條灰色的價值鏈,并成為推動高清播放機產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網絡技術不同于以往的光存儲介質盜版技術。網絡傳播和數字數據拷貝的便捷性,賦予了這條產業鏈快速成長和自我復制的能力。由于載體的虛擬性,在技術上這條產業鏈并不具有被執法機構切斷的可能性。高清下載本身不以盈利為目的,而只是部分商家的“增值服務”。高清下載鏈條具有極高的數據冗余性、行為難以被追蹤、復制生長速度極為迅速的特點。這些技術特色形成了圍繞高清娛樂形成的這條灰色產業鏈擁有著暫時難以擊破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