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4月22日,中國高清光盤產業推進聯盟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發布了中國藍光高清產品(CBHD),并開始在國內市場銷售。這標志著中國藍光高清光盤產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據悉,視盤機生產商TCL和新科等公司已經推出CBHD碟機產品,華納兄弟、中唱總公司等內容提供商的支持加快了中國藍光高清產品的上市步伐。
可以說自2008年初,由東芝領銜的HD-DVD正式宣布推出開始,關于藍光何時能夠成為主流標準的探討就從未停止,尤其是對于熱衷于高清娛樂的發燒友而言,對于藍光DVD的普及簡直是望穿秋水,不過這無助于改變索尼為首的BD聯盟的冷漠和驕傲,甚至有圈內人士明言:藍光短期內不會降價!
此言一出,或許連小編我也要得罪很多發燒友,但是從目前的形勢而言,我們絲毫看不到藍光有降價走向普及的跡象,尤其是沒有足夠級別競爭對手的時候,藍光很難放棄目前的市場培育階段的高利潤,而直接走向規模經濟。或者換句話來說,藍光DVD并非不能降價,更多的應該是索尼認為沒必要……
高價的優勢
如果說高價有優勢,那么你一定會認為我的腦子壞掉了,筆者之前也寫過《價格是藍光的阿喀琉斯之踵》的文章,但那是從整個產業競爭層面而言,單就短期來說,藍光的“規模不經濟”反而是促進其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因為發燒友本身就是窄眾圈子,而炫耀式消費也是很多人內心的潛在需求,當市場規模培育到一定程度后,規模經濟就是水到渠成了。
藍光的優勢
提到藍光的優勢,大家首先會想到它的存儲容量,但在我看來,與其說容量是最大優勢,還不如說是索尼本身對于高清行業的理解。索尼本身不僅擁有制片發行公司,而且索尼還是視聽娛樂的領軍企業之一,因此肥水自然不會外流它家,這也是迅速促成藍光成為行業標準的重要因素。而一旦索尼像今天這樣“一統歐美”之后,CBHD即便有種種優勢也將難以撼動其主流地位,所以索尼非常清楚,即便中國或者整個華人市場再大,她也無需為其單獨改變策略,因為掌握了歐美市場就等于掌握了內容和發行。
對手的問題
藍光的成長雖然緩慢但很穩定,而它的競爭對手們,比如NVD、HDV、EVD等紅光高清光盤格式已退出競爭,而CBHD雖然并未放棄,但在與臺灣最大的兩家光學驅動器制造商建興和廣達,以及消費IC設計廠商聯發科、聯詠科技(Novatek Microelectronics)、凌陽科技(Sunplus Technology)的談判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尚未達成合作意向。更重要的是單位價格的存儲容量來看,CBHD的優勢并不明顯,相信如果沒有政策層面的影響,雖然CBHD已具備產業基礎,但在消費層面基本不具有任何優勢。
另外,作為藍光的最大競爭對手,網絡下載和高清播放機等產品目前還難以形成規模,而且它非常依賴于網絡等硬件條件的成熟,隨著國內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網絡下載和盜版傳播整治問題未來勢必將提上日程,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版權問題,網絡下載無疑會直接讓諸多網絡發行的計劃難產。因此,雖然電視產品已紛紛聯網,但要解決內容問題,尚需時日。
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DVD專利費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在國際知識產權競爭中失利的代名詞。如果僅僅把國外的高清格式原樣引進,必然會重蹈DVD的覆轍,而且從目前的藍光專利費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索尼們的野心,吸取DVD完全受制于人的教訓,逐步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才是我國光盤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雖然CBHD的自主創新價值依然受到了諸多人士的否定性評價,但是清華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龍法指出“我們做CBHD,就是要首先撕開一條縫,進入到授權方的陣營,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依靠臺灣光學驅動器制造商來降低成本是一個出路,畢竟國內廠商因為技術、產能、零部件供應等環節的落后而在這方面缺乏優勢,但這并非是唯一出路,面對未來國內高達數百億的高清市場,面對還“尸骨未寒”的曾經的DVD廠商們,我們有必要與國際巨頭們掰一掰手腕。
前瞻
調查顯示,2009年中國擁有高清電視的用戶達2700萬,2011年將達到7200萬。這意味著,配套的高清視盤機具有數百億美元的市場。目前,CBHD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信心滿滿,而且相關企業對它的認同度也在逐步提高,再加上華納兄弟等內容提供商的片源支持,以及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格式標準加在一起,將會有更大的機會。如果我們能更好的利用已有的產業基礎,以更合理的價格和更有效的方式打擊盜版,民族高清產業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