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視頻監控、家庭紅外線報警、耕牛脖子上套上電子鎖……在上高,無論是在城區還是在農村,處處散發著社會治安科學防控的濃濃氣息。
“將信息化引入社會治安防控,提高了駕馭社會的防控能力和破案能力!鄙细呖h公安局紀委書記鄭華奎欣喜地告訴我們,自去年4月以來,全縣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依托公安信息網絡和公安警務平臺,建立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起到了“事前震懾、事中監控、事后取證”的重要作用,社會治安明顯好轉。今年3月,治安案件發案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
城區增設“巡邏警”
冒著蒙蒙細雨,我們來到縣人民醫院監控室,只見6臺坡面電子顯示屏上紅燈閃爍,81個視頻方塊跳躍出不同畫面。操作員劉永新說,這里日常人流量不低于3000人次,小車流量也在200臺次以上,摩托車更是不計其數,以往偷盜、治安糾紛時有發生,裝上視頻監控以后,從此“天下太平”,沒有發生任何糾紛和案件。
整合金融、企業、公共娛樂場所、居民小區的電子監控資源,這只是該縣社會治安科技防控的一個縮影。為了逐步建立覆蓋城區的社會治安動態監控系統,該縣全面啟動信息網絡三級平臺建設。即:縣公安“三臺合一”聯動指揮控制中心為一級平臺,派出所轄區監控室為二級平臺、小區(單位)等社會面控制為三級平臺。三個平臺并網聯動,實現監控資源共享,達到視頻監控無空隙。根據社會面監控系統拍錄的圖像信息及接處警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治安形勢科學分析,及時找準防控漏洞和薄弱環節,及時調整勤務方法提供幫助,及時將警力壓向案件高發時段和地段。去年以來,通過視頻監控發現破案線索10余條,直接破獲案件20余起。
家庭有了“保安員”
“江偉,你家裝了紅外線報警器,有用嗎?”在和平路北端的縣“110聯動安防中心”控制臺前,記者隨意撥通了一個顯示“布防”用戶的電話!昂芎茫墒⌒睦!”江偉是名醫生,因夫妻都要上班,小孩上幼兒園,家里沒人時曾被小偷“光顧”,鬧得他心神不安。家里安上紅外線報警裝置后,他只要出門前按下“布防”開關,家里的門窗等部位就會在安防中心的視頻上顯示,遇有“情況”就會有人及時上門處置。
在上高街道或是居民樓門前,除門牌號碼外,還有塊藍底白字的牌子豁然醒目,上面寫著“110聯動安防區某號”。這是縣公安局出臺的一項社會化服務新舉措。他們為了加強對社會治安的防控,針對“上班族”白天離人和部分居民散住沒有保安服務的實際,積極向住戶推廣紅外線報警器裝置。他們專門成立“110聯動安防中心”,發現偷盜或火警等情況,110民警就會立即出動。這一創新方法很快被城鄉家庭所接受,并且有效地遏制了家庭和商鋪被盜案件的發生。目前,全縣已有450多個城鄉家庭和臨街商鋪安裝了紅外線報警器。某服裝店經理朱志高說,以前晚上住在店里也不安心,自從裝了紅外線報警器后,不僅再也不需雇人守店,而且心里也踏實多了。
耕牛系上“平安鎖”
乘車在上新公路前行,道路兩旁泛著新綠的田野里,偶爾能看見幾頭耕牛正在悠閑地啃著嫩草。同車的塔下鄉派出所教導員張喜才說,往年這個時候,農民最擔心耕牛被盜,現在這個問題算是徹底解決啦。
張喜才說的解決辦法是一種名叫“氣死賊”的電子防盜報警繩索。這種報警繩索一頭拴在牛脖子上,一頭連著農戶家的報警器,只要繩索被刀割斷或是被火燒,都會響起“嗚…嘟,嗚…嘟”的報警聲。2007年,上高給全縣960頭耕牛試裝了這種報警裝置,當年耕牛被盜案件實現了“零發案”的紀錄。去年,該縣將這一方法在全縣推廣,并且延伸到規模養豬戶、養雞戶和農村貴重物品保護等方面,同樣實現了耕牛、生豬和農村貴重物品“零發案”紀錄。
在塔下鄉塘富村,村會計舒桂根手里拿著一根嶄新的電子
防盜報警繩索,一邊演示一邊高興地說,縣里非常重視農村的治安科技防范工作,不僅為每頭耕牛裝上了電子防盜報警繩,而且養豬戶、養雞戶也采取了這種措施。目前,全村120多頭耕牛,23家規模養豬戶都平安無事。現在的農村治安環境真正是大大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