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2009年3月18日,海信召開新產品發布會,高調推出V88系列平板電視,而這一系列被命名為“藍媒”的平板電視,以“全程高清”和“網絡互聯”作為技術特色,通過在電視上實現了高清平板顯示技術與網絡多媒體資源的融合,必將引爆“互動用電視”的革命。
逆勢而進全憑“技術立企”的DNA
2009年不是一個歌舞升平的年份,經濟危機的肆虐讓大小企業完全感覺不到“春意”,而正是這個時候,海信再次讓行業振奮了,新概念的電視產品的推出,就再次引出人們對下一代電視產品的遐想。而海信,她除了已經習慣逆勢而進后的果敢,也多了一分行業領導企業的冷靜,雖然他們刻意在掩飾內心的躊躇滿志。
“如果一直用國外的芯片,除了電視外殼,其他我們都說了不算,當我們有了自己的‘信芯’,海信電視就會按照我們理想的樣子生長。”海信董事長周厚健如是說。
或許連海信人自己都既不清楚這是海信的第幾次突破了,但自從確立以后,自主創新的理念就已成為這個綠色品牌的DNA,從單純的引進、模仿到現在的自主研發,這一理念使得她在40年市場的不斷轉型和一次次的產業升級中屹立不倒。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在市場經濟的歷練中,海信從一個區域性的企業發展為全國性企業,并最終成長為大型跨國企業集團。
海信的中國“芯”
雖然海信擁有覆蓋多個行業的各種優秀產品,但在其諸多產品和技術中,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最能體現其發展歷程和經營思路,也能折射出海信不同于其他廠商的品牌文化,或者更能說明為什么國際著名資訊機構波士頓咨詢公司幾度將其列為“最有可能成長為全球頂級企業”的集團之一。
“即使流片失敗,我們也認了。這次失敗我們可以再來一次。對于該項目的研發人員來說,失敗帶來的打擊和損失要遠遠高于對公司以及公司決策者的打擊,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和寬容!”
上面的這段話相信我們也只能在“信芯”成功后的今天讀到,因為如果它失敗了,不會有誰記得誰曾努力過,這就是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缺少以企業家心態做企業的人,到處都是利欲熏心的商人。為什么海信能夠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我們就要從芯片的重要性說起。
芯片是信息產業的基礎與核心,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國外對其定位為“生死攸關”、“工業糧食”,而國外知名企業的壟斷地位也正是建立在他們對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的設計生產之上的。僅2004年上半年,我國用于芯片進口的外匯就達到262億美元……“信芯”的成功,打破了國外芯片的壟斷地位,使得同類芯片價格從13美元直接降低到5美元,這也是對海信責任感的最直接回報和體現。
當然這也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和承受寂寞的堅定。中國芯片界的說法是“不做芯片是等死,研發芯片是找死”,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水平落后發達國家太多,所以失敗的可能甚至更高;而另一方面,更多的鮮花、掌聲和鼓勵都給了龍芯,“信芯”的研發僅是得到決策層的支持。
首先是模仿,不只是芯片,海信從最初引入電視生產就是模仿,并且選擇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線,這是企業技術文化的展現;而雖然該生產線價格很高但多年后依然先進,這就是其企業文化中精益求精的反映;而當芯片產品成功后,海信并未滿足于芯片成本的下調,而是繼續將其提升優化,使其與LED電視一并成為業內最先進的技術,這表示海信對于未來并不缺乏動力和野心。
由此可見,信芯從模仿到研發以至于產品更新換代,都能折射出海信的電視產品發展歷程,都體現了其對技術路線和對品質的堅持,而最重要的是她不僅給了中國家電“信芯”,更使其未來擁有了走向世界的資本,而這場革命的起步就是從平板電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