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直堅持在等離子電視上下注的松下不同,日立在等離子和液晶兩個市場上搖擺不定。在全球市場上,松下、日立一直是等離子領域內兩塊黃金招牌。然而在中國,6成以上的等離子市場由松下獨攬;即使在獲益頗豐的等離子屏銷售上,日立也僅有5%市場份額。
2008年9月18日,全球第四大等離子面板制造商日立突然宣布將停止自己的等離子面板生產,轉向松下采購。事實上,從2005年開始日立在等離子電視和等離子屏業務上都是虧損的,2007年等離子部門出現1120億日元的虧損。從2008年第二季度財報來看,以平板電視業務為核心的部門虧損138億日元,同期該部門虧損224億日元,同比虧損下降。但為遏制等離子業務繼續虧損的勢頭,不得不選擇停止等離子電視機用屏的生產。
雖然日立方面表示,只是停止了等離子電視機用玻璃基板的生產,轉向松下采購以求降低成本,等離子模組和整機仍在生產。
與此同時,日立向外界展出其最薄部分僅為15mm的37英寸液晶電視,并打算2009年實現量產———由于此前日立在液晶電視上游領域曾經與松下、東芝合資建立了一條第6代液晶屏生產廠,主要生產40英寸以下小尺寸產品———人們相信這是日立向液晶領域的重要轉型。
但在等離子和液晶技術上的騎墻并未使日立獲得如LG、三星那樣的市場份額。日立表示,將退出無利潤的業務,關閉工廠并且采取其它的重組措施,以期削減企業運營成本。日立高級副總裁ToyoakiNakamura說:“難以預測未來的日子,我們能做的是降低成本,努力產生現金流。”